高司业二首

作者: 张嵲朝代: 宋代

高司业二首原文

旌头落尽少微明,追复成均雅颂声。
诏起儒宗高一代,礼隆师范表诸生。
拾遗柱史当螭立,润色纶言倚马成。
行氢荷囊多献纳,要将文彩助升平。

诗词问答

问:高司业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高司业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微明

(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著之效。《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 注:“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唐 颜真卿 《登平望桥下作》诗:“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宋 秦观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追复

(1).犹恢复。 唐 元结 《补乐歌》序:“今国家追復 * ,列祠往帝。”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旋坐失守,皆贬责,后追復官职。” 明 文徵明 《沉氏复姓记》:“自吾失姓来,恒惧不得追復其始,以斩先世之泽,貽辱先人。”

(2).指为已故遭贬的大臣复官。《宋史·徽宗纪一》:“己丑,詔追復 文彦博 、 王珪 、 司马光 、 吕公著 、 吕大防 、 刘挚 等三十三人官。”

成均

(1).古之大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礼记·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郑玄 注:“ 董仲舒 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2).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齿於成均,所以明其长幼;通於博望,所以昭其宾客。” 明 何景明 《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诗:“忆在成均共携手, 泉山 门下相知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莫葆斋》:“ 莫葆斋 晋 , 浙江 仁和 人。少入成均, 法时帆 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

雅颂

亦作“ 雅讼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儒宗

儒者的宗师。 汉 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 叔孙通 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 汉 家儒宗。”《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昔 昌黎 为 唐 儒宗。”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公著作存佚考》:“ 石林 公以宏通渊雅之才,研求经义,撰述辞章,蔚为一代儒宗文伯。”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

一代

(1) 一个朝代

一代宗臣

(2) 一个时代,当代

一代英豪

(3)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一代一代地辛勤劳动

(4)

(5) 某一类人的一辈

鼓舞了整个一代的理论家

(6) 生物的一个世系

现在这一代昆虫似乎对这一喷剂有了抗药性

师范

(1) 学习的模范,榜样

为人师范

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后汉书·赵壹传》

(2) 效法

相如好书师范 屈 宋。—— 刘勰《文心雕龙》

(3) 师范学校的简称

她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

诸生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拾遗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拾遗补阙

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称。代指 老子 。《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李贤 注引 应劭 曰:“ 老子 为 周 柱下史,朝隐终身无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 华狱 仙人地, 函关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称。指御史。 唐 严维 《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 唐 韩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少年兼柱史,东至旧 徐州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职非柱史,恶故当隐,苟闻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称。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刘商 《题杨侍郎新亭》诗:“ 毘陵 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参见“ 柱下史 ”。

润色

修饰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损而润色之。——蔡元培《图画》

纶言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倚马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献纳

(1) 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2) 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

献纳金银

文彩

(1).艳丽而错杂的色彩。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蜀 人织锦初成,必濯於江水,然后文綵焕发。”

(2).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史记·货殖列传》:“ 齐 带山河,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綵布帛鱼盐。”《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綵。”参见“ 文采 ”。

见“ 文采 ”。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