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祠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嵇绍祠原文

良马何须急著鞭,时遭阳九分身捐。

应教识闇鸣蛙者,解惜忠臣血点溅。

诗词问答

问:嵇绍祠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嵇绍祠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嵇绍祠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一

2. 去声

参考注释

良马

骏马。《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良马四之。”《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阳九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 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

(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

(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 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 明 邵璨 《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 清 钱谦益 《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分身

抽出工夫去照顾别的事情

无法分身

应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鸣蛙

(1).蛙鸣。比喻俗物喧闹。《晋书·后妃传论》:“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眼底雌雄看鬭蚁,耳中鼓吹厌鸣蛙。”

(2).鸣叫的青蛙。 宋 范成大 《喜雨》诗:“昨遣长鬚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明 刘基 《冬暖》诗:“野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忠臣

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

忠臣之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血点

出血所致的斑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