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叶无咎

作者: 孙应时朝代: 宋代

挽叶无咎原文

偃室多宾客,周南隔岁年。
我穷甘悄悄,君义独悁悁。
病著心何壮,书来墨尚鲜。
含桃饷进节,一念卫悽然。

诗词问答

问:挽叶无咎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问:挽叶无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应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宾客

(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周南

(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岁年

(1).年月;时光。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 ,颇积岁年。”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 明 高启 《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

(2).一年。指短时间。 清 恽敬 《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悄悄

(1) 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2) 小声地,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悁悁

(1).忧闷貌。《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毛 传:“悁悁,犹悒悒也。”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劳心悁悁,涕滂沲兮。”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四:“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清 龚自珍 《桐君仙人招隐歌》:“过从谁歟客盈千,一客对之中悁悁。” 林学衡 《秋夜琴声曲》:“此时清响疑流泉,美人不来心悁悁。”

(2).忿怒貌。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捐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拯饥饉全元元也。”《后汉书·陈蕃传》:“至於陛下,有何悁悁?而小人道长,营惑圣听,遂使天威为之发怒。”

(3).恳切貌。 宋 苏辙 《高安》之四:“愿涉新岁,脱去宿殃,禄命增长,骨肉和合,悁悁诚意,莫敢尽宣。” 宋 杨万里 《寄谢蜀帅袁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诗:“只有 锦城 袁阁学 ,寄诗赠药意悁悁。” 清 柯煜 《题浔阳送客图为宋兰挥检讨赋》:“还君此画情悁悁,幽斋灯灺耿不眠。”

含桃

樱挑的别称。《礼记·月令》:“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郑玄 注:“含桃,樱桃也。”《淮南子·时则训》:“羞以含桃。” 高诱 注:“含桃,鶯所含食,故言含桃。”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含桃红萼兰紫芽,朝日灼烁发园华。”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色如含桃,大如薏苡。”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吴女盈盈》:“﹝ 王山 ﹞作长歌答之曰:‘……鶯啄含桃未嚥时,便会吟诗风动竹。’”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