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东合浦桥

作者: 释印肃朝代: 宋代

修城东合浦桥原文

自性圆融不碍为,浮云枯木任风吹。
莫怪道人无伎俩,犹如浮木歇盲龟。
应化非真不逆心,有无俱遣道须成。
相逢便肯无空过,合浦桥边验果因。

诗词问答

问:修城东合浦桥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修城东合浦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释印肃修城东合浦桥书法欣赏

释印肃修城东合浦桥书法作品欣赏
修城东合浦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圆融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不碍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枯木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怪道

〈方〉∶怪不得

他是我过去的邻居,怪道觉得眼熟

伎俩

(1) 手段;花招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2) 技艺;本领

见他伎俩,飞 * 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犹如

好像

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应化

(1).顺应变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歷命应化而微,王师躡运而发。”

(2).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天帝释 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父。” 许地山 《命命鸟》:“壁上挂的都是 释迦 应化的事迹……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底经堂。”

逆心

不合心意

她遇着逆心的事,总要抹几滴眼泪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空过

(1).虚度。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

(2).亏待;简慢。《 * 词话》第二十回:“那日空过他,我恐怕晚了,他们客人散了,就打发他来了。”《歧路灯》第二回:“空过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他却又最相信的是和尚、师姑、道士,凡是这一种人上了他的门,总没有空过的。”

合浦

古郡名。 汉 置,郡治在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合浦县 东北,县东南有 珍珠城 ,又名 白龙城 ,以产珍珠著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荆山 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 宋 苏轼 《示过》诗:“ 合浦 卖珠无復有,当年笑我泣牛衣。”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 合浦 、 于闐 ,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脛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