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九首·其七

作者: 王汝玉朝代: 明代

秋夜九首·其七原文

四壁鬼神满,单栖谁与群。

凝心无定寐,集耳多虚闻。

病骨利于刃,瘠肤皱成纹。

盘盘愁轮运,袅袅忧绪纷。

强为咿嚘歌,鸣响如悲蚊。

诗词问答

问:秋夜九首·其七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问:秋夜九首·其七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文韵

参考注释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单栖

单独栖息;独宿。 南朝 梁简文帝 《乌夜啼》诗:“羞言独眠枕下泪,託道单栖城上乌。”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五:“东方有美人,容华茂春粲。抱影守单栖,含睇理哀弹。”

凝心

专心;一心一意。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云笈七籤》卷一○四:“太清真人 宋伦 ,字 德玄 , 洛阳 人也。以 厉王 甲辰岁入道。於是凝心寝景,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五千文数遍。”《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无奈他此时是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节儿。” 叶圣陶 《线下·平常的故事》:“现在她正把鞋面同鞋底联缀起来;这很容易缀得歪斜,所以她凝心壹志地工作,几乎把一切都忘了。”

病骨

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唐 李贺 《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宋 苏轼 《浴日亭》诗:“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宋 陆游 《晚归》诗:“病骨羸将折,昏眸困欲眠。” 明 于谦 《登楼书兴》诗:“暮景侵寻欺病骨,秋霜容易上华巔。”

利于

对于…有益处

良药苦口利于病

盘盘

曲折回环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唐· 杜枚《阿房宫赋》

轮运

像车轮以车轴为中心那样运转。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周 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羣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忧绪

忧郁的情绪。 明 高启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诗:“閒斋听鐘坐,忧绪悵多端。”

咿嚘

(1).象声词。形容人叹息、呻吟或吟咏声。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亲逢道边死,佇立久咿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痂渐脱落,似能步履,顾假咿嚘作呻楚状。”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自餘一二佔毕咿嚘以从事於‘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2).象声词。鸡鸣声。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

(3).象声词。不清晰的人语声。

鸣响

发出声响。 贺敬之 《放歌集·雷锋之歌》:“惊蛰的春雷呵,浩荡的春风!--正在大地上鸣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