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一

作者: 释妙声朝代: 元代

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一原文

东南文献复何人,一代鸿文制作新。

华盖星辰天密迩,翰林风月地偏亲。

夜分莲炬归鳌署,晓拂炉烟侍玉宸。

奕叶流光知未泯,凤毛能世掌丝纶。

诗词问答

问: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释妙声
问: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妙声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妙声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文献

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一代

(1) 一个朝代

一代宗臣

(2) 一个时代,当代

一代英豪

(3)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一代一代地辛勤劳动

(4)

(5) 某一类人的一辈

鼓舞了整个一代的理论家

(6) 生物的一个世系

现在这一代昆虫似乎对这一喷剂有了抗药性

文制

见“ 文制 ”。

(1).亦作“ 文製 ”。作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江 南文制,欲 * 射,知有病累,随即改之。” 王利器 集解引 赵曦明 曰:“文制,犹言製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余谓文製,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2).文教礼乐制度。 明 张居正 《杂著》:“ 周 王道之穷也,其势必变而为 秦 ,举前代之文制,一切剗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作新

《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 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传:“弘王道,安 殷 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 殷 民,服从 周 的统治。后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具官 王安石 少学 孔 孟 ,晚师 瞿 聃 ,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华盖

(1)

(2) 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

(3) 一种用柱支承或由墙壁伸出的阳台或屋盖

(4) 光通过比其波长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质时,出现围绕大气光源(如太阳)的明亮区域,呈淡蓝色圆盘,外缘栗色,就像太阳或月亮被雾包围了一样

(5) 经穴名。属任脉。位于胸骨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处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密迩

贴近;靠近。《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邇先王其训,无俾世迷。”《宋书·刘延孙传》:“ 京口 家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宋 苏辙 《西掖告词·萧士元石州》:“ 河 东诸郡,犬牙相错,皆密邇邻国,有兵有民。” 聂绀弩 《论时局》:“这一二百步的距离,在鸟们看来,尤其密迩,一呼一应,竟似田夫野老隔陇絮谈。”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偏亲

谓寡母。 宋 王禹偁 《送翟骧序》:“归故里,侍偏亲。” 宋 苏舜钦 《朱君墓志铭》:“不幸父以贼死,而家有母、妹在 青州 ……幸挈出死境,使归奉偏亲。” 宋 秦观 《谢馆职启》:“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復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

夜分

夜半

莲炬

莲花形的蜡烛。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飘三素之檀烟,上闻真域。”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新正圆月夜,是处莲炬,星球衝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有称海上仙翁者,首唱曰:莲炬今宵献瑞芝。”

鳌署

指翰林学士院。 宋 宋祁 《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 宋 陆游 《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炉烟

见“ 炉烟 ”。

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玉宸

(1).天宫。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恨然成二绝》之一:“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清 刘献廷 《题文昌宫柏》诗:“玉宸丹闕九天上,翠叶金枝鬱相向。”

(2).借指天帝。 宋 苏辙 《赠司空张 * 道挽词》之二:“闻道骑箕尾,还应事玉宸。”

(3).帝王的宫殿。 宋 黄庭坚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诗:“何时持上玉宸殿,乞与宫梅定等差。” 明 李东阳 《弘治庚戌三月十五日殿试读卷东阁次都宪屠公韵》:“状元忠孝何人是,遥见炉香上玉宸。”

(4).借指帝王。 宋 范仲淹 《过陈州上晏相公》诗:“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 元 耶律楚材 《次云卿见赠》:“济济千官侍玉宸,尊贤容众更亲亲。”

奕叶

累世,代代。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歷宫尹,以建于兹。”《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奕叶共遵,理无可革。” 明 宋濂 《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流光

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凤毛

(1).凤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贵稀少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 丹穴 之英。”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诗:“貂簪 荆 玉润, 丹穴 凤毛光。” 唐 刘禹锡 《袁州广禅师碑》:“亦犹凤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异,不知其然。” 唐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诗:“ 萧史 幽栖地,林间踏凤毛。” 仇兆鳌 注:“凤毛,谓林间遗跡。” 明 何景明 《闻陆舍人子引罢官》诗:“惜尔官难达,文章本凤毛。”参见“ 凤毛麟角 ”。

(2).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敬伦 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 桓公 公服,从大门入。 桓公 望之,曰:‘ 大奴 固自有凤毛。’” 余嘉锡 笺疏:“ 南朝 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南齐书·谢超宗传》:“王母 殷淑仪 卒, 超宗 作誄奏之,帝大嗟赏,曰:‘ 超宗 殊有凤毛,恐 灵运 復出。’”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 曾元嗣 赠公诗:‘ 吕 家三相盛天朝,流泽於今有凤毛。’”

(3).指人子。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京 ( 蔡京 )泣曰:‘ 京 若负国,即教三子都没前程。’好事者戏云:‘两行珠泪下,三箇凤毛灾。’”

(4).指人的华美风度和杰出才华。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令弟字 延陵 ,凤毛出天姿。” 元 萨都剌 《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你壮志薄云霄,悵栖迟,隐凤毛。”

(5).指皮衣服边缘露出的装饰性的毛边。《红楼梦》第五一回:“ 凤姐 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凤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罢,先给你穿去罢。’”

世掌丝纶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