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筹笔驿

作者: 殷潜之朝代: 唐代

题筹笔驿原文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
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
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
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
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
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

诗词问答

问:题筹笔驿的作者是谁?答:殷潜之
问:题筹笔驿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题筹笔驿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殷潜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殷潜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46-6

参考注释

江东

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割据

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资治通鉴》

重镇如割据,权轻绝纪纲。——唐· 杜甫《入衡州》

孤嫠

孤儿寡妇。 唐 韩愈 《复志赋》:“嗟日月其几何兮,擕孤犛而北旋。” 宋 王安石 《哀贤亭》诗:“终欲往一慟,咏言慰孤嫠。” 金 元好问 《綦威卿毅挽辞》:“孤嫠平日託,昆季再生缘。”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孤嫠谩恤机中纬,媿填海无能衔石。” 清 曾国藩 《陈仲鸾之父母七十寿序》:“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 于右任 《义旗》诗:“羆虎连营思将帅,流亡载道泣孤嫠。”

霸略

称雄图霸的谋略。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折 秦 之谋,而絶其霸彊之略。”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霸略今何在,王宫尚岿然。” 宋 司马光 《太行》诗:“在昔王涂塞,尝闻霸略恢。” 明 张煌言 《见友人咏怀诗有感依韵和之》之二:“漫从 季野 定阳秋,霸略谁堪 孙仲谋 ?”

宏图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谋略

发展国民经济的宏图

立大志,展宏图

奏书

(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后主

(1).后代的君主;嗣君。《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后汉书·邓骘传论》:“自取灾故,必於貽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 李贤 注:“后主谓嗣君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烝尝不絶於私庙,子弟得嗣南蕃者,后主之惠也。”

(2).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如 三国 蜀 的 刘禅 、 北齐 的 高纬 、 南朝 陈 的 陈叔宝 、 南唐 的 李煜 等,均称后主。

仗剑

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 唐 韩偓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清 戴名世 《窦成传》:“ 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全师

谓保全军队,使无损伤。《后汉书·董卓传》:“时众军败退,唯 卓 全师而还。”

重袭

(1).一层又一层,重迭。《淮南子·主术训》:“闺门重袭,以避姦贼。”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2).比喻修身严谨。《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3).犹蹈袭。《诗刊》1978年第3期:“如果重袭别人用烂了的老套子,那么就不可能造成诗味和特色。”

斜路

比喻不正确、不正当的道路或途径

正路不走走斜路

反正

(1) 复归正道

拨乱反正

(2) 敌人投诚

有截

齐一貌;整齐貌。有,助词。《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韦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郑玄 笺:“九州齐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截,整齐也。” 唐 白居易 《刑礼道策》:“方今华夷有截,内外无虞,人思休和。”后人割取《诗》句“有截”二字代称九州,天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出镇全蜀诗十八韵》:“无私天雨露,有截 舜 衣裳。”

无遗

一点不遗留

屠戮无遗

沈虑

深思熟虑。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将强》:“沉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新唐书·李抱真传》:“ 抱真 字 太玄 ,沉虑而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陆逊》:“ 陆逊 多沉虑,筹无不中。”

挥毫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决胜

决定胜负

决胜千里之外

分画

(1).亦作“ 分划 ”。区分;划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与,高下之处也,如天之与地也;其分画之不同也,如白之与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一:“胡为沉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元丰 初,虏人来议地界, 韩丞相 名 縝 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 李新魁 《古音概说》第五章一:“韵图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韵母元音发音状况的不同来分划的。”

(2).部署;调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钱穀)大数,量入为出,详度利害,变通法度,分画移用,取彼有餘,济此不足。”

前箸

进餐时座前的筷子。《汉书·张良传》:“ 汉王 曰:‘何哉?’ 良 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纪·高祖纪二》作“前筯”。后谓为人筹画为“借箸”或“前箸”。 唐 殷潜之 《题筹笔驿》诗:“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参见“ 借箸 ”。

操持

料理;操办

操持家务

英气

英武、豪迈的气概

英气勃勃

川流

(1).河水流动。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层见迭出,盛行不衰。《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浮云。” 唐 柳宗元 《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环运,以达政令。”

(3).河流。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妙思

精妙的构思。《陈书·司马申传》:“﹝ 申 ﹞十四便善弈棊…… 子春 素知 申 ,即於坐所呼与为对, 申 每有妙思, 异 ( 朱异 )观而奇之,因引 申 游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则妙思种种出焉。”

(1).精深的思想。妙,通“ 眇 ”,深远。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诸子之文,笔墨之疏,大贤所著,妙思所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易》之《文》《繫》,圣人之妙思也。”

(2).深思,认真思考。妙,通“ 眇 ”,深远。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碁閒设,终以六博。”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去事

(1).往事。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

(2).离职。 宋 邵雍 《去事吟》:“君子去事,民有餘祥,小人去事,民有餘殃。”

天方

我国古时指阿拉伯

《天方夜谭》

亡国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3).将亡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自随

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新唐书·高崇文传》:“ 崇文 恃功而侈,举 蜀 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 宋 苏辙 《赠德仲》诗:“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艰难

艰苦困难

历艰难险巇。——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旧姓

指世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有问秀才:‘ 吴 旧姓何如?’答曰:‘ 吴府君 圣王之老成…… 陆士衡 、 士龙 鸿鵠之裴回,悬鼓之待槌。’” 南朝 梁元帝 《赠谥杜崱诏》:“ 崱 京兆旧姓, 元凯 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

开创

创立,开拓创建

初基

(1).谓刚开始奠定基业。《书·康诰》:“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 。”《隋书·刑法志》:“ 周文帝 之有 关中 也,霸业初基,典章多闕。”

(2).犹初始。 郭沫若 《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又譬如 邹衍 主张‘先验小物’,这可以说是实验精神的发轫,也可以说是归纳法的初基。”

新历

(1).新订的历法。《晋书·律历志下》:“以今新历施于 春秋 之世,日蚀多在朔。”《新唐书·历志三上》:“ 开元 九年……詔僧 一行 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

(2).新年历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冬至岁酒,兔、野鸡,其餘时菓、新茗、瓜、新历,是为经制。”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清 孙枝蔚 《除夕》诗:“到眼惊新历,回头失故宫。”

(3).辛亥革命后称公历为新历,农历为旧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上海 已渐温暖,过旧历年之情形,比新历年还起劲。” 冰心 《南归》:“我们又说:‘今夜是除夕,明天过新历年了,大家守岁罢。’”

报德

对别人给的好处予以报答

明道

(1032—1033) 宋仁宗年号

明道中。——宋· 王安石《伤仲永》

识者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