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清明有感

作者: 江源朝代: 明代

客中清明有感原文

冷烟禁寒食,雨雪逼清明。

在客每怅怏,谁与祀先茔。

长儿代拜扫,幼儿能慰情。

问我曷为耳,无乃牵功名。

蜀粤隔万里,举日愁易盈。

况复闻寡妇,哀哀哭荒城。

如何不兴叹,四海皆弟兄。

何时解官去,得逐桑梓情。

诗词问答

问:客中清明有感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客中清明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庚韵

参考注释

烟禁

不准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禁令。 清 林则徐 《沥陈民间烟 * 具仍宜收缴片》:“近日纷纷传播,谓烟禁已弛,有枪有土仍听存留……实属诈妄之尤。”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逼清

很清楚。《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欲除匿粮之弊,惟在推收之逼清。”

怅怏

惆怅不乐。 晋 支遁 《咏怀》:“悵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北史·崔勉传》:“ 季景 於 世隆 求右丞,夺 勉 所兼, 世隆 启用 季景 , 勉 遂悵怏自失。”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寄语故人休悵怏,古来贤达事多殊。”《红楼梦》第七八回:“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

先茔

先人坟茔。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 敬皇后 梓宫,启自先塋,将祔于 兴安陵 。” 宋 范公偁 《过庭录》:“尔何所见,吾正恐愚民致疑,害尔先塋耳。”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君家先塋 邓尉 侧,佳木生之杂紺碧。”

拜扫

亦作“ 拜埽 ”。扫墓,上坟。《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 唐 徐凝 《嘉兴寒食》诗:“ 嘉兴 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归。”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拜埽》:“《后汉·光武纪》云:‘ 建武 十年八月,幸 长安 ,有事十一陵。’盖躬祭於墓也,即今上坟。拜埽盖起於此。” 元 张可久 《落梅风·春情》曲:“秋千院,拜扫天,柳阴中躲鶯藏燕。”《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清明拜扫,搭船借伞,前世恩人来相见。”

幼儿

(1) 从一足岁到六七岁的小儿

(2) 在保姆照料下的孩子

曷为

为何;为什么。《战国策·齐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史记·孝武本纪》:“今年丰廡未有报,鼎曷为出哉?” 宋 王安石 《泰兴令周孝先哀辞》:“云然兮宜不富,又曷为兮不寿?”

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寡妇

(1)

(2) 死了丈夫的女子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独守空闺的妇人

边城多健儿,内舍多寡妇。——三国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哀哀

悲伤不已貌。《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郑玄 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哀哀 建威 ,身伏斧质。”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怀》诗:“鸿雁哀哀背朔方,餘霞倒影画 瀟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书僮吓的不敢言语,只哀哀的哭。” 赵朴初 《访广岛》诗之三:“哀哀欲絶絶復言,满座闻之摧心肝。”

荒城

(1).荒凉的古城。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清 魏荔彤 《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

(2).指荒坟。 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兴叹

发生感叹

望洋兴叹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解官

解免官职。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公解官,举五丧为三墓。” 清 钱谦益 《梅长公传》:“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章炳麟 《重刊<甲寅>杂志题词》:“ 民国 二年,故人 宋遯初 以议改选死,余亦自 长春 解官归。”

(1).解送官府。《水浒传》第二回:“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

(2).押解税款、犯人的差官。《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听得门外骡铃乱响,来了一起银鞘,有百十个牲口,内中一个解官,武员打扮。”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昨已买嘱解官,暂时鬆放。”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标签:清明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