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吕友善见和

作者: 邓肃朝代: 宋代

谢吕友善见和原文

扶筇西去谩寻春,独学无人沐且熏。
便欲问津从桀溺,当时折槛愧朱云。
阴霾满目凭谁扫,芳草莲空未易耘。
家学定须兴尚父,威声一振九夷闻。

诗词问答

问:谢吕友善见和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谢吕友善见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邓肃谢吕友善见和书法欣赏

邓肃谢吕友善见和书法作品欣赏
谢吕友善见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寻春

游赏春景。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独学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颖达 疏:“谓独自习学而无朋友,言有所疑无可諮问,则学识孤偏鄙陋,寡有所闻也。”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述怀》诗:“孤陋乏多闻,独学少击叩。”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復。”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问津

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桀溺

春秋 时隐者。亦泛指隐士。《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诗之五:“篱边醉傲 渊明 饮,陇上歌随 桀溺 耕。”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此二派者,其主义常相反对,而不能相调和。观 孔子 与 接舆 、 长沮 、 桀溺 、 荷篠丈人 之关係,可知之矣。”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折槛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朱云

汉成帝 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唐 杜牧 《洛中送韦楚老拾遗归朝》诗:“十载丈夫堪耻处, 朱云 犹掉直言旗。” 宋 戴复古 《寄复斋陈寺丞》诗之一:“平生风节谁其似, 汲黯 朱云 伯仲间。” 明 李东阳 《章菉毅公挽诗》:“欲殉 朱云 借时剑,九原重斩负恩人。”参见“ 朱云折槛 ”。

阴霾

(1).天气阴晦、昏暗。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白日邈其中出兮,阴霾披离以泮释。”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赤紧的云锁冰崖,风敛阴霾,雪洒尘埃。”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怀子猷及诸同人》诗:“浊世阴霾难久障,幻人梯栈强高攀。” 茅盾 《色盲》四:“他原是为了纳闷,才来找这位猫脸朋友排解的;他盼望刺激强烈的快语把他心灵的阴霾驱走。”

满目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家学

书香世家中相延续的学问

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 苏轼《刘壮与长官是堂》

尚父

亦作“ 尚甫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

威声

威名。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紫庭既穆,威声爰振。”《周书·齐炀王宪传》:“ 齐 人夙闻威声,无不惮其勇略。”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昔者 李抱真 用之,一举破 朱滔 ,再举蹙 田悦 。训养十万,威声殷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 关 、 张 、 赵云 ,威声素著,故得迎刃而解。”

九夷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