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野舟浩歌有感

作者: 王柏朝代: 宋代

夜观野舟浩歌有感原文

康衢久寂寞,击壤音微茫。
南风启箫韶,拜手赓明良。
周衰二雅废,凤兮歌楚狂。
楚狂已再变,三闾竟哀伤。
俯仰千载后,嗟嗟情性荒。
梁选尚远思,渊明粹而庄。
开元生李杜,我宋推苏黄。
宗派亦沦坠,纷纷师晚唐。
吟骨不淳古,记魄不自强。
雕镂心肺苦,何曾徵宫商。
濂翁著和澹,感兴开紫阳。
紫阳尚六义,六义兴已亡。
郑卫日盈耳,冰炭搅我肠。
章贡有奇士,野舟刊名章。
古城夜酌句,正义尤洋洋。
游谈到巍荡,百世流遗芳。

诗词问答

问:夜观野舟浩歌有感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问:夜观野舟浩歌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柏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康衢

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击壤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微茫

迷漫而模糊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色微茫

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箫韶

(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拜手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郭沫若《雷电颂》

明良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沉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 桀 紂 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二雅

(1).《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合称。 汉 班固 《幽通赋》:“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唐 韩愈 《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至于二《雅》,则或美或刺,较足见作者之情,非如《颂》诗,大率嘆美。”

(2).泛指诗作。 唐 许裳 《送刘校书游东鲁》诗:“内阁劳讎校,东邦忽纵游。才偏精二雅,分合遇诸侯。” 前蜀 贯休 《题弘式和尚院》诗:“二雅兼二密,愔愔祗自怡。”

楚狂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 楚 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唐 韩愈 《芍药歌》:“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 狂小子 韩退之 。” 清 顾炎武 《谒夷齐庙》诗:“ 楚 狂歌凤衰,荷蕢讥击磬。”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诗:“举轡 黄州 近,全身问 楚 狂。”亦作“ 楚狂人 ”、“ 楚狂士 ”、“ 楚狂子 ”。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宋 苏轼 《梦中作寄朱行中》诗:“哀哉 楚 狂士,抱璞号空山。”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顾青山,与我何如耳,歌且和, 楚 狂子。”

三闾

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哀伤

悲痛忧伤

不胜哀伤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情性

(1) 本性

情性殊异

(2) 性格

情性温柔

(3) 情意

一时情性相感

选尚

(1).被选中与公主匹配。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选尚 餘姚公主 ,拜駙马都尉。” 宋 秦观 《王俭论》:“﹝ 王俭 ﹞之仕 宋 ,袭封选尚,其为亲贵,固非 安 之比也。”

(2).指为公主择偶。《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下·晋公朱崖》:“尝闻 江 南 李主 钟爱一女……国主曰:‘吾止一女,才色颇异,今将选尚,卿等为择佳壻。’”

远思

(1).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远的思虑。 明 高启 《晚晴远眺》诗:“ 楚 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开元天宝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李杜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苏黄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 黄庭坚 的并称。《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庭坚 於文章尤长於诗,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坚 配 軾 ,故称 苏 黄 。” 元 马定国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诗之二:“世无 苏 黄 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答嫌百年太少再简奉酬》诗:“ 宋 亦有 苏 黄 ,旗鼓相周旋。”

宗派

(1) 文艺、学术、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派别

(2) 宗教的支派

沦坠

埋没丧亡。《晋书·王导传》:“拯其沦坠而济之以道,扶其颠倾而弘之以仁。” 宋 王珪 《续修<国朝会要>札子》:“其后事迹,恐岁久不修,寖成沦坠。” 宋 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传》:“盖学者大患溺於耳目之所是而忘其宗,则道德日以沦坠而不可反。”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晚唐

旧时对 唐 诗的分期,有初、盛、中、晚四期, 大和 (公元827年)以后为晚 唐 。也有仅分初、盛、晚三期的,以 元和 (公元806年)以后为晚 唐 。 宋 杨万里 《读笠泽丛书二绝》诗之一:“晚 唐 异味同谁赏?近日诗人轻晚 唐 。” 宋 陆游 《追感往事》诗:“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目谓宗晚 唐 。”

吟骨

(1).诗人的精神。 唐 杜荀鹤 《读诸家诗》诗:“直应吟骨无生死,祇我前身是阿谁。”

(2).指诗人的瘦骨。 元 黄庚 《秋夜和月山韵》:“吟骨稜稜宽带眼,归心切切望刀头。”

淳古

淳厚古朴。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 明 胡应麟 《诗薮·杂言》:“按四章体气如一,皆四字为句,辞虽淳古,而意极典明,当出一人之手,是为 邹 作无疑。”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

自强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图强。《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彊。” 唐 李咸用 《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於俗囿者也。”

镂心

(1).比喻苦心钻研、构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鏤心鸟跡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清 余怀 《寄畅园闻歌记》:“ 良辅 初习北音,絀於北人 王友山 ,退而鏤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2).谓铭记于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父罹厄难,尚弗鏤心,犹妖梦置之耶?”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宫商

(1).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毛诗序》“声成文” 汉 郑玄 笺:“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我情与君,亦犹形影宫商之不离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

(2).泛指音乐、乐曲。《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浩然 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清 龚自珍 《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诗:“曲终却是琵琶声,一代宫商创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词曲 元 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

(4).可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感兴

感物寄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鲍魴 有《感兴》诗十五首。”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长於感兴,远於寄衷,本於十五《国风》为近。” 朱自清 《我所见的叶圣陶》:“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

紫阳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 朱熹 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六义

(1).亦称“ 六诗 ”。《〈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颖达 疏:“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近人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 唐 孟郊 《读张碧集》诗:“ 天寳 太白 殁,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唐 罗隐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诗:“閒寻綺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2).指六书。《晋书·卫恒传》:“有 沮诵 、 仓頡 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覩鸟跡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清 曹寅 《夜饮和培山眼镜歌》:“六义精严神不灭,万象芸芸亲手泽。”参见“ 六书 ”。

义兴

今江苏宜兴

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郑卫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 * 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冰炭

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

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

章贡

章水 和 贡水 的并称。亦泛指 赣江 及其流域。 宋 苏轼 《郁孤台》诗:“日丽 崆峒 晓,风酣 章 贡 秋。”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 贡 ,埋伏到 九嶷 。”

奇士

奇异的人

正义

(1) 公正的、正当的道理

主持正义

(2) 正确的含义,古时多用做书名,如《五经正义》

(3) 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

正义的战争

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游谈

(1).游说。《战国策·赵策二》:“ 秦阳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於前者。”《汉书·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

(2).闲谈;清谈。《后汉书·周勰传》:“至 延熹 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蹟,用使游谈者靡徵其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 宋 叶适 《治势上》:“若夫五胡之乱, 西晋 之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书生游谈聚论,沉湎淫佚而已。”

(3).谓言谈浮夸不实。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今谓湖不必復者,曰湖田之入既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於侵耕者言之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於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4).称扬。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四:“ 唐 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 明 杨慎 《<四川总志>序》:“自 汉 而下,文章之盛无出於四子矣,然岂徒四海考儁游谈为誉哉!”

(1).犹游说。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凡有游谈专对献策上书者,莫不引为端绪,归其的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然则叩马之諫, 太史氏 所采据,果何书也……盖 战国 游谈之口,而 迁 信之太果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 齐 能用 管敬仲 、 宁戚 , 秦 能用 由余 、 百里奚 , 楚 能用 观丁父 、 彭仲爽 ,善矣。 战国 因之,招延游谈之士夫。”

(2).交游闲谈。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序》:“然不过辨古今,析同异……资游谈而夸辩博,则有之矣。” 明 陆深 《燕闲录》:“转徙之亟,既难於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蔡木龛》:“又好游谈,一邱壑之胜,必穷其境而后已。”

(3).古代博戏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遗芳

(1).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兰花、菊花、梅花等。《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乡风而舒情。” 王逸 注:“‘斯遗芳’一本作‘此芳草’。” 晋 陆云 《九愍》:“握遗芳而自玩,挹浩露於兰林。” 宋 王十朋 《州宅即事》诗:“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遗芳。”《红楼梦》第八七回:“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嘆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

(2).遗留的芳香。《文选·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 李善 注:“《上林赋》曰:‘众香发越。’ 郭璞 曰:‘香气射散也。’” 晋 张华 《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觴浮素蚁。” 宋 朱熹 《社后一日作》诗:“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 唐 李商隐 《题道靖院》诗:“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復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4).犹遗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吴定 《祭何生文》:“侧望子榻,遗芳静嘉,诗书肆好,尘垢新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