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一作塞下曲)

作者: 张乔朝代: 唐代

塞上(一作塞下曲)原文

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绝塞寒无树,平沙势尽天。
雪晴回探骑,月落控鸣弦。永定山河誓,南归改汉年。

诗词问答

问:塞上(一作塞下曲)的作者是谁?答:张乔
问:塞上(一作塞下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张乔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勒兵

(1).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 军鼓譟勒兵, 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 。”《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 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 、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

(2).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羣,前后相继,吾又勒兵按甲,不听讨捕,若无恐惧,竝应安远。”《新唐书·越王系传》:“ 元振 以告 辅国 ,乃相与勒兵 凌霄门 ,迎太子,以难告。”

旌旃

泛指旗帜。《后汉书·刘玄传论》:“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旌旃舟檝,横亘数千里。”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红颜夫人妇,悬首映旌旃。”

平沙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雪晴

雪止天晴。 唐 戴叔伦 《转应词》:“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一:“雪晴萧散曳笻枝,小坞寻梅正及时。” 元 无名氏 《渔樵记》楔子:“且喜今日雪晴了也,我要去打柴。”

探骑

从事侦察工作的骑兵。 唐 张乔 《塞上》诗:“雪晴迴探骑,月落控鸣弦。”《归潜志》卷八引 金 赵沨 诗:“驾鵞得暖下陂塘,探骑星驰入 建章 。”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探骑谁能到 蓟门 ,空閒千里追风足。”

鸣弦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山河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