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宝峰亭

作者: 司马光朝代: 宋代

原文

孤亭冠山椒,正视物不隔。
六合纵心赏,万家穷目力。
髻鬟乌奴翠,衣带嘉陵碧。
霞生白水尾,日没九陇脊。
烟凝朝夕市,尘飞往来驿。
虽复对纷纭,何尝改岑寂。
宝兼观风远,非徒选胜适。
巴峡少平田,每若天宇窄。
及兹伏棂槛,坐瞰南北极。
先君昔乘轺,名题古寺壁。
侍行尚垂髫,孤露今戴白。
读君登临诗,旧游皆历历。
永无膝下欢,终篇涕沾臆。

诗词问答

问:《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宝峰亭》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孤亭

孤立的亭子。 宋 梅尧臣 《会胜院沃洲亭》诗:“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宋 朱熹 《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 金 元好问 《横波亭》诗:“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 元龙 百尺楼。”

山椒

(1).山顶。 汉武帝 《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文选·谢庄<月赋>》:“ 洞庭 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 李善 注:“山椒,山顶也。” 元 汤式 《天净沙·小景》曲:“翠岧嶢天近山椒,緑蒙茸雨涨溪毛,白靉靆云埋树腰。” 清 顾炎武 《劳山歌》:“何时结屋倚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2).即花椒。

正视

严肃认真地对待

他现在必须准备正视严峻的考验

纵心

纵任心意。 汉 张衡 《归田赋》:“苟纵心於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当年詎有几,纵心復何疑。”《百喻经·驼瓮俱失喻》:“既犯禁已,捨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他则待恣意贪饕,纵心 *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王道衰,政教失,强凌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

穷目

用尽目力;极目(向远处看)

穷目远望

髻鬟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衣带

(1).束衣的带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史·何敬容传》:“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 宋 柳永 《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把这些材料、颜色、形状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带间,更加显得美丽无比。”

(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管子·弟子职》:“夙兴夜寐,衣带必饰。”

(3).见“ 衣带水 ”。

生白

生出光明。《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陆德明 释文:“ 崔 云:‘白者,日光所照也。’ 司马 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唐 白居易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忘筌亭》:“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虚室閒生白,高情澹入玄。”一说,谓产生纯洁的道心。《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高诱 注:“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於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

水尾

江河的末端。 宋 陈与义 《清平乐·木犀》词:“八月 江 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木犀》之二:“水尾山腰树影苍,一天风露不供香。”

日没

太阳落下去。《礼记·月令》 唐 孔颖达 题解:“春分日在娄……日没之时,去昬中之星,近校十度。” 唐 李益 《野田行》:“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水浒传》第十九回:“那时已是日没沉西。”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虽复

犹纵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虽復守辱不已,犹当絶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自尔承基纂基,保受姓氏,虽復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

纷纭

(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岑寂

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非徒

不但;不仅。《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望,览物情弥遒。” 明 李东阳 《永嘉县学奎光阁记》:“积书数千卷,庋置其中,以资讲诵,博见闻,非徒为登临眺望之具也。”

选胜

寻游名胜之地。 唐 张籍 《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探幽皆一絶,选胜又双全。” 宋 陆游 《风入松》词:“万金选胜鶯花海,倚疎狂驱使青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搜奇不让古人痴,选胜氊椎每自随。”

巴峡

指 巴县 以东江面的 石洞峡 、 铜锣峡 、 明月峡 ,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 巴郡 三峡。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 巴峡 穿 巫峡 ,便下 襄阳 向 洛阳 。”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棂槛

栏杆。 汉 班固 《西都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汉 张衡 《西京赋》:“伏櫺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櫺槛邳张,鉤错矩成。” 李善 注引 薛综 曰:“櫺槛,臺上栏也。”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先君

已故的父亲

这个非但我一个人感激,就是先君、家母,也是咸激的了不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寺壁

寺庙壁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四品》:“﹝ 蘧道愍 、 章继伯 ﹞并善寺壁,兼长画扇。”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解蒨》:“全法 章 蘧 ,笔力不逮,通变巧捷,寺壁最长。”

侍行

陪伴尊长出行,照应起居。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老兄到此……令子几人侍行?” 宋 洪迈 《鬼国记》:“他日言於母,乞侍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李光 之得罪也……长子 孟清 、中子 孟醇 皆侍行,死贬所。”

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孤露

(1).孤单无所荫庇,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戴明扬 校注引 王棠 《知新录》:“ 魏 晋 间人,以父亡为孤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生日),常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 唐 韩愈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汝之警敏和静,人莫及之,姿相丰端,不见闕亏,幼而孤露,其然何为?” 清 赵翼 《哭门人董东亭》诗:“孤露身真落叶如,曾怜少贱带经锄。”

(2).孤立暴露。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援朝篇》:“我 牙山 之兵,孤露无援。”

戴白

头戴白发,形容人老。亦代称老人。《汉书·严助传》:“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寧,戴白之老,不见兵革。” 颜师古 注:“戴白,言白髮在首。” 唐 陆龟蒙 《庆封宅古井行》:“ 江 南戴白尽能言,此地曾为 庆封 宅。” 宋 陆游 《新凉书怀》诗之三:“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白各欣然。”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蜀 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膝下

(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终篇

(1).篇末。 汉 贾谊 《吊屈原文》:“ 屈原 , 楚 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

(2).终竟全篇。 晋 陆机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沾臆

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 刘基 《关山月》诗:“夜深 羗 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词:“任他仙释,算换了年光,也应沾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