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其九

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杂言·其九原文

八政先食货,裕民为国基。

农桑苟不给,礼义焉所施。

所以制民产,先王有恒规。

一夫或失所,虑患起细微。

鸿雁赋中泽,王风始云衰。

相将念嗷嗷,流冗斯可悲。

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九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九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参考注释

八政

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具体内容不一:(1)《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后世所称“八政”多指此而言。《汉书·王莽传中》:“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 晋 陶潜 《劝农》诗:“远若 周 典,八政始食。”(2)《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郑玄 注:“饮食为上,衣服次之;事为,谓百工技艺也;异别,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数,百十也;制,布帛幅广狭也。”(3)《逸周书·常训》:“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纯恪。”

食货

(1).古代用以称国家财政经济。语出《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孙星衍 疏:“《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东观汉记·马援传》:“富民之本,在於食货。” 严复 《有如三保》:“既通矣,则中外食货,犹水互注,必趋於平,又无疑也。”

(2).食和货。粮食等食物和钱财、货物。《汉书·叙传下》:“厥初生民,食货惟先。”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崇高在於宠禄,大欲存於食货。”

裕民

(1).使民众富裕。《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餘。”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当世之急有三:一曰急听贤之为事,二曰急裕民之为事,三曰急力行之为事。”

(2).教导民众。《书·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 孙星衍 疏:“言汝亦无不能敬法,乃以道导民。”

(3). 清 初三藩叛 清 时 耿精忠 的建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吴三桂 僭号‘利用’, 耿精忠 僭号‘裕民’。”

国基

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根本、根基。《左传·昭公十三年》:“ 仲尼 谓 子产 於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子产 ,君子之求乐者也。” 孙中山 《女子要明白三民主义》:“ 民国 成立以来,不过十三年,为什么被人拆台,就倒过了两三次呢?就是由于国基不稳固。”

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

不给

1.供给不足;匮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后家不给,食馒头,又食煨茄,俱成箩以充饥。”

2.犹言不暇,来不及。 宋 苏轼 《始皇论》:“惴惴然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松栝数株,撑风蔽日,元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

礼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民产

百姓的田产。《宋史·王次翁传》:“ 次翁 檄取属邑丁籍,视民产高下以为所输多寡之数,约期受输,不扰而集。”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初, 洪武 十八年,恩詔 应天 五府州为兴王之地,民产免租,官产减租之半。”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雅乐)。——《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恒规

常规。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恆规。” 明 刘基 《官箴上》:“国有恆规,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寘人于危。”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恆规,而一按之也。”

一夫

(1).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

(2).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3).犹言 * 。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紂 矣,未闻弑君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从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疏:“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书·食货志二》:“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

失所

(1) 失去安身之处

流离失所

(2) 失当

虑患

忧虑祸患。《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 鼂错 者鲜矣!” 清 龙启瑞 《读<曹参传>书后》:“且 参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见 吕后 、 产 、 禄 之事,不知 参 将以歌謼日饮者治之耶,抑皇然虑患之不暇给也?”

细微

(1) 十分精确的,精密计量的,敏锐分析的

我搞不清这些细微的区别

(2) 细小隐微;卑贱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中泽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集于中泽。” 毛 传:“中泽,泽中也。”《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责望主德也,亦倍于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计,中泽之嗷者亿计,敌国肘腋之环伺者万计,无一瑕玷而可匿也,无一体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泽。《周礼·地官·序官》:“泽虞,每大泽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藪,如小川之衡。”

王风

(1).王者的教化。《诗大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昔在爽德,王风不昌。” 唐 杜甫 《祭故相清河房公文》:“王风寝顿,神器圮裂。”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八:“伏处念王风,敛心委静默。”

(2).《诗》十五国风之一。 东周 洛邑 之诗。 周平王 东迁,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见 汉 郑玄 《诗谱》。其音哀以思,后以象征王道之衰微。《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王风》哀以思, 周 道荡无章。” 张铣 注:“亡国之音哀以思,谓 周 之将亡,荡然无纲纪文章也。” 章炳麟 《辨诗》:“《王风》哀思, 周 道无章。”

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鸣声;哀号声。《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陆德明 释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鸣声。”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 清 赵翼 《二麦将收连旬大雨感赋》诗:“米价经年节节高,茅簷待哺正嗷嗷。”《当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头搁在儿子肩头,突然嗷嗷大哭起来。”

(2).叫呼声;叫喊声。《楚辞·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嗷嗷,呼声也。” 管桦 《小英雄雨来》:“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的有!枪毙的有!’”

(3).众口愁怨声。 汉 贾谊 《过秦论》:“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资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嗷嗷”。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 檮杌 比肩,颂声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 胡三省 注:“嗷嗷,众口愁声。”

(4).形容众声喧杂。《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嗸嗸。” 颜师古 注:“嗸嗸,众声也。”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夫惟万目睽睽以具瞻政府,万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后政府之职庶克举矣。”

流冗

(1).流散;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水旱为灾, 关 东流冗者众, 青 、 幽 、 冀 部尤剧。” 颜师古 注:“冗,散失其事业也。”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2).指流离失所的人。《新唐书·泉男生传》:“ 仪凤 二年,詔安抚 辽东 ,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 杏山 十万之义兵岂忍其委於夷虏?关城数万之流冗,岂忍其尽为捐瘠?”

可悲

令人伤心的

可悲的理智错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