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二

作者: 李孙宸朝代: 明代

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二原文

十载论思侍禁垣,更参钧统望逾尊。

贤劳暂许休元宰,徵诏行看起特恩。

名自云霄惭骥尾,人从桑梓望龙门。

卢傲那得天师遇,稽首临风乞妙言。

诗词问答

问: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参考注释

论思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禁垣

(1).皇宫城墙。亦指宫中。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薛奇童 《楚宫词》之二:“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仰计亘霄路於高阁,隔人烟於禁垣。” 清 姚鼐 《书制军六十寿序》:“其后以忠孝入侍禁垣。”

(2).指宫中官署。《旧唐书·权德舆传》:“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贡举,独 德舆 直禁垣,数旬始归。”

贤劳

劳苦;劳累

元宰

丞相。《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於《周南》。” 李善 注:“元宰,冢宰也。”《晋书·王导传赞》:“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謨,竟翦吞沙之寇。”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 天圣 三年,又以宰相 王冀公 为使。自后元宰继领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颖 ﹞于是击登闻鼓,讼 昉 身任元宰,属北方多警,不忧边思职,但赋诗饮酒并置女乐等事。”

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特恩

皇帝所给予的特殊的恩典。《晋书·礼志下》:“ 魏 制,藩王不得朝覲。 魏明帝 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为常。”《宋史·选举志四》:“自大卿、监特恩奬擢,或入给諫焉……凡正言、监察以上,皆特恩或被举方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公主·公主荫胄子》:“勋戚大臣有劳绩,或特恩,得别廕子,然必授右列无廕胄子者。”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骥尾

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苍蝇附驥尾而致千里,以喻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后用以喻追随先辈、名人之后。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感怀》:“若向云衢陪驥尾,直须天畔落旄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试》:“若二位高才,必当首擢,既蒙提挈,愿为驥尾。” 清 唐孙华 《有感明季党事二十二韵》:“声名驥尾附,假窃虎皮蒙。”

人从

从人,随从的人

如今再去要他这园,不肯时,多叫些人从将花木尽打个稀烂,方出这气。——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妙言

一个俏皮话、句子或短语;一个巧妙的、逗人笑的词句;一句机智的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