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粹斋敬题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含粹斋敬题原文

含粹由来无不包,发挥试看六之爻。

敬窥皇祖深乎易,义见高斋妙合庖。

山峙川流诠地理,云行雨施惠天苞。

五年伫俟归政后,体验于斯化塞茅。

诗词问答

问:含粹斋敬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含粹斋敬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含粹斋敬题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八

参考注释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发挥

(1) 表现出内在的能力

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

(2)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这一论点有待进一步发挥

借题发挥

(3) 衬托;显现

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远祖。《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仪礼·聘礼》:“孝孙某,孝子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汉 张衡 《南都赋》:“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孙传能 《剡溪漫谈·曾孙》:“今朝廷祭告宗庙,高祖而上,概称皇祖;自称皆孝玄孙,乃不称曾。”

(2).对已故祖父的敬称。《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亡祖》:“ 李习之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近代,则犯大不韙矣。故古时称有不可通於今者,此类是也。”

高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 孟浩然 《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 城。”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天梅居士 侍者:昨岁自 江户 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书斋名。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逕, 高斋 次水门。”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斋 。质於其诗,曰‘次水门’者, 白帝 城之 高斋 也;曰‘依药饵’者, 瀼西 之 高斋 也;曰‘见一川’者, 东屯 之 高斋 也。故其诗又曰:‘ 高斋 非一处。’”

川流

(1).河水流动。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层见迭出,盛行不衰。《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浮云。” 唐 柳宗元 《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环运,以达政令。”

(3).河流。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地理

见“地理学”

云行雨施

喻广施恩泽。《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唐 韩愈 《贺赦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 清 李澄中 《题丁野鹤先生鱼龙卷》诗:“画工具有神明力,云行雨施徧八极。”亦作“ 云行雨洽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天苞

谓河图。《水经注·洛水》引《春秋说题辞》:“ 河 以道坤出天苞, 洛 以流川吐地符。”《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 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 河 以通乾出天苞, 洛 以流坤吐地符。”

归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体验

(1) 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

体验生活

(2) 体察;考察

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