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旨加赈山东甘肃去岁偏灾州县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十行宽大讵虚谈,实政应教惠泽覃。

东廑低田沴齐鲁,西忧瘠土旱凉甘。

贫分极次为赒赈,令饬抚藩慎再三。

恩戒侵渔须遍逮,春来胥俾力农蚕。

诗词问答

问:《降旨加赈山东甘肃去岁偏灾州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五

参考注释

十行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 光武帝 )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恩。”

宽大

引申指对犯错误者或犯罪者从宽处理

宽大你一回两回就不错了,未必能宽大你三回五回

虚谈

空谈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晋书》

应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惠泽

惠爱与恩泽

瘠土

不肥沃的土地。《国语·鲁语下》:“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韦昭 注:“磽确为瘠。” 汉 张衡 《西京赋》:“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繫乎地者也。” 明 归有光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夫高阜之地远不如低洼之乡……低乡水退,次年以膏沃倍收,瘠土之民艰难百倍也。” 孙中山 《农功》:“反磽确为沃壤,化瘠土为良田,地利之关乎人力,概可知矣。”

赒赈

赈济。《旧唐书·辛替否传》:“下人咨嗟,未知賙賑;而营寺造观,日继於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命步军统领 明安 广为賙賑,粥厂有所不及, 明 亲乘木筏,施散饼饵。”

令饬

命令,上级命令下级。 茅盾 《子夜》十八:“他们打算一面请财政部令饬中央、中、交各行,以及其他特许发行钞票的银行对于各项债券的抵押和贴现,一律照办,不得推诿拒绝。”

再三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强调

侵渔

侵夺,从中侵吞牟利。《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汉书·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新唐书·高季辅传》:“为政之道,期于易从,不恤其匱,而须其廉,正恐巡察岁出,輶轩继轨,而侵渔不息也。” 清 魏源 《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于是把持之生监与侵渔之书役,交相为难,各执一词,弱肉强食,如圜无端。”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 元璋 把征粮和运粮的权力交给地主,以为‘这个办法是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

力农

致力于农事。《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穀,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汉书·食货志上》:“ 武帝 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 唐 杜甫 《往在》诗:“冗官各復业,土著还力农。”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自国初徙 湘乡 ,累世力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