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

作者: 释子淳朝代: 宋代

偈二十二首原文

骊珠未剖价难酬,灼烁寒光映碧流。
罔象未能知去处,更凭子细说端由。

诗词问答

问:偈二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子淳
问:偈二十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子淳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子淳名句大全

释子淳偈二十二首书法欣赏

释子淳偈二十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二十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灼烁

亦作“ 灼爚 ”。鲜明貌;光彩貌。《古文苑·宋玉<舞赋>》:“珠翠灼烁而照曜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章樵 注:“灼烁,鲜明貌。” 汉 蔡邕 《弹棋赋》:“荣华灼烁,蕚不韡韡。”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丽也!” 唐 韦应物 《冰赋》:“金石灼烁,玄泉潜沸。” 明 夏完淳 《北风行》:“锦袍灼烁君王语,麦饭凄凉帝子颜。”

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碧流

绿水。 唐 孟浩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诗:“洲势逶迤遶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后蜀 顾敻 《河传》词:“碧流纹细,緑杨丝輭。”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应修人 《新柳》:“软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去处

(1) 所去的地方

有谁知道他的去处

(2) 场所;地方

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去处

子细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诗:“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絛。” 梁启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至其种种鬼蜮情形,请读者将各电原文子细熟观,当能想像八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细一想,他的话千真万确。”

(2).小心,留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细,秀才子口头言语,岂可便信?”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姐姐,到那里子细着。”

(3).清晰;分明。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牀;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唐 张鷟 《游仙窟》:“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絶。”

(4).详情;底细。 宋 欧阳修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札子》:“臣曾謫官 荆 楚 ,备知土丁子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裁 ﹞泛舟已到 桐卢 ,五鼓欲行,忽有人大呼,寻 李大府 船。 李 惊起视之,乃一老人衣布道袍云:‘ 睦州 贼发,吾家所存者三人而已。不可往彼,宜速回也!’ 李 欲登岸询其子细,则已不见。遂遽还 会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当时 潘成 知得子细,便乃而去。”

端由

原因;缘由

他把事情的端由说了出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