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浒墅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晚望浒墅原文

太湖晚山雨,白鸟去冥冥。
古冢多无后,荒祠或有灵。
异峰搀石骨,远树耸人形。
兵革已苏息,废田蒲稗青。

诗词问答

问:晚望浒墅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晚望浒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晚望浒墅书法欣赏

方回晚望浒墅书法作品欣赏
晚望浒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太湖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白鸟

(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诗:“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鹭》:“鷺鷥、丝禽、雪客、舂锄、白鸟。” 陈毅 《中秋》诗:“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

(2).蚊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白鸟,蚊也。 齐桓公 卧於 柏寝 ,谓 仲父 曰:‘吾国富民殷,无餘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悒悒,今白鸟营营,饥而未饱,寡人忧之。’因开翠纱之幬,进蚊子焉。” 清 曹寅 《西轩纳凉口号》之六:“六月此间无白鸟,藤轮随意入 华胥 。”

(3).比喻贪夫、赃吏。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仇兆鳌 注:“白鸟比贪夫,青蝇比谗人。” 宋 苏舜钦 《答子履》诗:“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羣。” 宋 黄庭坚 《卫南》诗:“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无后

(1).没有后嗣。《左传·成公八年》:“ 宣孟 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 絶嗣无后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也只为不忍见员外无后,恐怕你遭了别人毒手。” 清 唐甄 《潜书·居室》:“妬而至於无后,则凶矣。”

(2).谓没有落后的。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

(3).犹未晚,不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七年》:“﹝ 苏代 ﹞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 秦 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胡三省 注:“无后,犹言未晚。”

石骨

坚硬的岩石。 宋 王炎 《游砚山》诗:“涧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英烈传》第四九回:“那 富阳县 治,前面大江,后枕峻岭,右有 鹤山 ,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当潮水浸射。”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岸侧石骨,坡陀下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可是终于太平静了, * 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人形

(1).人的形状、模样。《淮南子·览冥训》:“直偶於人形。” 高诱 注:“外直偶与人同形而内有大道也。”《晋书·苻坚载记下》:“又北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类人形。” 沙汀 《丁跛公》:“他已经穿上那件短袄,虽是臃肿得不成人形,但还暖和。”

(2).傀儡,玩偶。《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又以綵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但Puppe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

兵革

(1).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 疏:“是国家防卫之器。”《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 陈亮 《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 苏轼 《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 崇禎 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中国 ,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苏息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 * 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蒲稗

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文选·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诗》:“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刘良 注:“芰荷蒲稗皆水草迭递也。” 唐 张九龄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诗:“但恐星霜改,还将蒲稗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岂以云泥今隔絶,遂忘蒲稗旧因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