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舍人渡江

作者: 殷尧藩朝代: 唐代

送白舍人渡江原文

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
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
横锁已沈王濬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诗词问答

问:送白舍人渡江的作者是谁?答:殷尧藩
问:送白舍人渡江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白舍人渡江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殷尧藩的名句有哪些?答:殷尧藩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92-46

参考注释

晓发

白发。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鐙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唐 赵嘏 《寒塘》诗:“晓髮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唐 罗隐 《冬暮寄裴郎中》诗:“晓髮星星入镜宜,早年容易近年悲。”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同济

同舟渡水。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处士 元藏几 ﹞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於洲岛间。”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二十日晓钟初动,即闻江口唤渡声。余惊起,呼 曹 同 济 。”

登瀛

(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臚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吴琚 《酹江月·观潮应制》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

桃叶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平一

平定统一

平一宇内

投鞭

(1).扔掉马鞭。借谓下马。《三国志·魏志·孙礼传》:“帝猎於 大石山 ,虎趋乘舆, 礼 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诗:“揽轡联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葛封 弃鎗投鞭,涕泣叩马而諫。”

(2).见“ 投鞭断流 ”。

难阻

不能遏止。 唐 薛存诚 《东部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犹阻难,留难。 宋 文天祥 《集杜诗·<福安宰相>诗序》:“余至 通州 ,地分官以制置司文移为説,甚作难阻。”

片时

一会儿

喜得

犹幸亏,幸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喜得先从 褚大娘子 口里得了那 邓九公 的性情,因此顺着他的性情,一见面便合他欢饮雄谈。”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凤城

京都的美称。 唐 沉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簷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