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著

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代

寄冯著原文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诗词问答

问:寄冯著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寄冯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87_10

参考注释

雷起

亦作“靁起”。形容兴起迅速。声威巨大。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 汉 班固 《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紜。”《汉书·叙传下》:“王师雷起,霆击朔野。”

土壤

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有养分,能生长植物

盛明

(1).昌盛,昌明。《后汉书·顺帝纪》:“天命有常, 北乡 不永, 汉 德盛明,福祚孔章。”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幸俱生盛明之世,当垂名千载,不可徒存天壤之间。”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皇汉 方盛明,羣龙满阶阁。” 李淑一 《毛主席招宴容园喜赋》:“忆昔星沙识伟姿,重逢正是盛明时。”

(2).指昌明之世。《宋书·王僧达传》:“早凭庆泰,晚亲盛明,而有志於学,无独见之敏。”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儔。”

(3).犹圣明。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有司迺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以累其盛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谢当今盛明 唐 圣主,敕赐为夫妇。”

(4).指圣明之君。《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盛明盪氛昏,贞休康屯邅。” 李善 注:“盛明、贞休,谓 太祖 也。”

才俊

亦作“ 才雋 ”。1.才能出众。《晋书·嵇康传》:“ 康 临去, 登 ( 孙登 )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边让 ﹞才儁辩逸。” 宋 梅尧臣 《吊唐俞》诗:“通闺年最少,才俊罕能双。” 清 秦瀛 《答王惕甫书》:“僕意方今少年中,非无才俊之士,而华而鲜实,类由渐染时习。”

(2).才能出众的人。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同官尽才俊,偏善 柳 与 刘 。” 宋 文天祥 《江行有感》诗:“莫恨吾生误, 江 东才俊多。”《明史·太祖纪》:“所过不杀,收召才雋,由是人心日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沉荩》:“ 汉 事之败,吾国才俊之戮辱消耗殆不忍言。”

里闾

(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偃仰

俯仰。比喻随世俗沉浮或进退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诗·小雅·北山》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荀子·非相》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啸歌:长啸或吟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偃仰僵仆。——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

斗储

指极少量的储粮。《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之一:“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晋书·儒林传·王欢》:“﹝ 王欢 ﹞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唐 韩翃 《送别郑明府》诗:“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盥漱

洗漱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自适

自我舒适

退身

(1).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唐 元结 《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

(2).指脱身。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想 * 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3).后退。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

玄虚

形容道的玄远虚无,也指玄远虚无的道;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

故弄玄虚

职事

(1) 职务

(2) 旧指职业

(3) 职务内的事情

勤于职事

上书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亲友

亲朋好友

驰骛

奔走趋赴

忽驰骛以追逐兮。——《楚辞·离骚》

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汉书·司马相如传》

谁当

何人。当,语助词。《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弯碕》诗:“永怀 少陵 诗:‘菱叶净如拭’。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为,为什么。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

(2).安得,怎得。 唐 刘长卿 《酬李侍御登岳阳见寄》诗:“谁当北风至,为尔一开襟。” 唐 韦应物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诗:“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 曲水 行,相思寻旧跡。”

敝庐

破旧的房子。亦作谦辞。《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牀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序》:“予所居先人之敝庐,西为小圃,有池焉。”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