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德升尚书永庆阁后观梅之作

作者: 綦崇礼朝代: 宋代

原文

托根层石下,閟艳重檐阴。

爱日少回照,淑气潜相寻。

入牖暗香上,俯栏重蘤深。

孤绝迥多态,繁秾徒满林。

怪君独吟赏,却酒不为斟。

应曾共花约,遂拟合朋簪。

雪意殊未已,寒英虞见侵。

闻花正芬馥,相向一披襟。

诗词问答

问:《次韵德升尚书永庆阁后观梅之作》的作者是谁?答:綦崇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綦崇礼的名句有哪些?答:綦崇礼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侵韵

2. 《天台续集别编》卷六作闲

参考注释

托根

犹寄身。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后此,夫人综览季世,渐入浇漓,思携尔托根上国。” 周瘦鹃 《苏州游踪·记义士梅》:“铁榦虬枝綉古苔,羣芳谱里百花魁,托根曾在五人墓,尊号应封义士梅。”

重檐

见“ 重檐 ”。

亦作“ 重簷 ”。两层屋檐。《礼记·明堂位》:“復庙重檐。” 郑玄 注:“重檐,重承壁材也。”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谓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 南朝 梁 王僧孺 《 * 文》:“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郁馥;出重檐而轻转,金表含映。”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复栋侵黄道,重簷架紫烟。”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纳曲甍之轻暾,散重簷之清旭。”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寺有大悲殿,重檐架之中。”

爱日

(1).珍惜时日。《吕氏春秋·上农》:“敬时爱日,至老不休。”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迺几父旧治之地》诗:“勉哉思爱日,赠言同马檛。”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2). 汉 扬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李轨 注:“无须臾懈於心。”后以指儿子供养父母的时日。《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宋 朱熹 集注:“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於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清 顾炎武 《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诗:“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

(3).《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后因称冬日为爱日。亦常比喻恩德。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枢密直学士 刘综 出镇 并 门,两制舘阁皆以诗宠其行……都尉 王貽永 云:‘ 河 朔 雪深思爱日, 并 门春暖咏甘棠。’”

回照

光线反射,返照。 唐 杨巨源 《月宫词》:“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宋 苏轼 《和述古冬日牡丹》:“一朶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明 袁宏道 《闲居》诗:“江烟回照里,转湿转鲜明。”

亦作“廻照”。1.指夕照。 南朝 陈 张正见 《伤韦侍读诗》:“高峯落廻照,逝水没惊波。”

(2).犹反照。 唐 李商隐 《灯》诗:“固应留半燄,迴照下幃羞。”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可怜举世学浮沉、 烛龙 迴照杳难寻。”

淑气

(1).温和之气。 晋 陆机 《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唐 柳道伦 《赋得春风扇微和》:“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宋 朱淑真 《冬至》诗:“黄鐘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气阵阵催。”

(2).指天地间神灵之气。《旧唐书·音乐志四》:“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明 郑仲夔 《耳新·蔼吉》:“劲骨干霄,品业兼擅,非钟川岳之淑气者不能。”

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暗香

梅花的代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孤绝

(1).谓孤立无助。《东观汉记·坚镡传》:“时 万脩 病卒, 鐔 独孤絶,南拒 邓奉 ,北当 董訢 。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外无应援,内乏粮储,势力孤絶。”

(2).谓孤零,孤单无伴。 唐 薛能 《一叶落》诗:“无双浮水面,孤絶落关头。” 宋 苏轼 《壶中九华诗》:“念我 仇池 太孤絶,百金归买碧玲瓏。”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书怀》诗:“侧身天地本孤絶,矧乃气悍心肝淳。”

(3).高峻;高耸。 唐 顾况 《弋阳溪中望仙人城》诗:“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絶。”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中休得小庵,孤絶寄云表。” 宋 陆游 《题四仙像》诗:“归卧青山孤絶处,白驴半伴白云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宋 时 真定 木浮图十 * ,势尤孤絶。”

(4).谓清幽僻静。 宋 文同 《面川亭》诗:“幽亭最孤絶,直入乱丛间。”

(5).指幽静的处所。 宋 林逋 《追和彭城太尉夏月寄题湖上湛然大师房》:“海岸空闻有孤絶,山中休道更清凉。”

(6).见“ 孤经絶句 ”。

繁秾

犹繁盛。 南朝 梁 萧子显 《代美女篇》:“繁穠既为李,照水亦成莲。”

独吟

(1).独自吟咏。 唐 白居易 《秋雨中赠元九》诗:“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诗:“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2).独自啼叫。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一:“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花约

即花押。《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献世保 ﹞拈起笔,尽情写了一纸絶契,又道:‘省得你不放心,先画了花约,何如?’”参见“ 花押 ”。

拟合

一组观测结果的数字统计与相应数值组的吻合

朋簪

指朋辈。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孔颖达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羣朋合聚而疾来也。” 唐 戴叔伦 《卧病》诗:“ 沧州 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 清 赵翼 《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 黄葆桢 《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战传喧一席宾。”

雪意

(1).将欲下雪的景象。 宋 王安石 《欲雪》诗:“天上云骄未肯同,晚来雪意已填空。” 清 郑燮 《浪淘沙·江天暮雪》词:“雪意满 瀟 湘 ,天淡云黄。”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天色阴沉沉的竟有雪意。”

(2).犹寒意。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3).指高洁的情致。 宋 侯寘 《醉落魄》词:“夜阑火冷孤灯灭,雪意梅情,分付 漆园 蝶。”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寒英

(1).寒天的花。指梅花。 唐 柳宗元 《早梅》诗:“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寒天的花。指菊花。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 元 曹之谦 《白菊》诗:“见説寒英能愈疾,拟开三逕著茅亭。” 清 周亮工 《墨菊》诗:“把得寒英色未伦,夕餐只认鞠通身。”

(3).指雪花。 宋 范仲淹 《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昨宵天意骤回復,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

芬馥

香气浓郁。 晋 左思 《吴都赋》:“光色炫晃,芬馥肸蠁。”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清英神仙骨,芬馥茝兰蕤。”《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百里之内,异香芬馥。”

相向

相对;面对面

相向前进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