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微仲常斋

作者: 李吕朝代: 宋代

题吴微仲常斋原文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诗词问答

问:题吴微仲常斋的作者是谁?答:李吕
问:题吴微仲常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吕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吕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无常

(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自为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烈火

猛烈的火

烈火越烧越旺

宠辱

荣宠与耻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铦锋

刚锐的锋芒。《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鷰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儿以身投从中过。” 唐 陆贽 《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 清 赵翼 《秧针》诗:“谁散銛锋似嫩芜,纤柔不比剑裁蒲。”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失本

(1).失去根本。《淮南子·泰族训》:“失本则乱,得本则治。”

(2).犹蚀本。谓资金亏损。《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等到这 胡道 当了家,生意一年年的失本下来,渐渐的有点支不住。”

至理

(1) 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浮沉

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魔军

(1).佛教故事, 释迦 成道时,恶魔 波旬 来侵害,佛家称其所率之军为魔军。 唐 王勃 《释迦佛赋》:“莫不魔军振动,法界奔惊。”

(2).泛指由魔鬼组成的军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扶箕诗》:“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3).犹魔君。怪物。常用作詈词。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五出:“那魔军来时,你着他入房来,我料持他。”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这一伙魔军,又无甚功勋,却着他画戟朱门……羊马成羣。”

(4).指调皮捣蛋者。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谁家的小魔军,两三番迤逗人。”

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盘石

极为坚硬而致密的石头。同“磐石”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唐· 李白《丁都护歌》

转移

(1) 从一地转往另一地

向后方转移

(2) 从一种存在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尤指精神上的转移

爱情转移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卓然

卓越;突出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道古

(1).称说古乐的道理。《礼记·乐记》:“君子於是语,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 孔颖达 疏:“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乐之时亦谓説古乐之道理也。”

(2).称道古代;谈论过去。《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清 刘大櫆 《焚书辨》:“ 李斯 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 巴人 《点滴集·争论之外》:“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是好回忆和道古。”

无终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动心

指思想情感发生变化;意志动摇

前修

亦作“ 前修 ”。犹前贤。《楚辞·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 李贤 注:“前修,前贤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伟矣前修,学坚多饱。” 宋 陈亮 《答陈知丞启》:“犹怀晚进,及识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暇心开丽瞩,远致越前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