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夤朝代: 唐代

萍原文

为实随流瑞色新,泛风萦草护游鳞。
密行碧水澄涵月,涩滞轻桡去采蘋。
比物何名腰下剑,无根堪并镜中身。
平湖春渚知何限,拨破闲投独茧纶。

诗词问答

问:萍的作者是谁?答:徐夤
问:萍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萍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徐夤的名句有哪些?答:徐夤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10-49

参考注释

随流

(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

(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

(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独其形质亡耳。浩浩然随流平进,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瑞色

犹瑞气。 唐高宗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玉庭浮瑞色,银牓藻祥徽。” 五代 徐夤 《放榜日》诗:“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宋 向子諲 《蓦山溪·老妻生日作》词:“非烟非雾,瑞色门阑喜。” 明 沉鲸 《双珠记·遇赦调边》:“风云生瑞色,桎梏动欢声。”参见“ 瑞气 ”。

游鳞

(1).游鱼。 晋 潘岳 《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元 廼贤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诗:“天空夕阴敛,川迴游鳞跃。” 郭沫若 《女神·登临》:“哦,死水一池!几匹游鳞,喁喁地向我私语。”

(2).指龙。《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 李善 注:“游鳞,龙也。”

指游鱼。 晋 左思 《吴都赋》:“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鳞。” 唐 方干 《陪胡中丞泛湖》诗:“綺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清 吴嘉洤 《行感》诗之四:“官吏潜踪同伏鼠,商民逐货似游鳞。”

密行

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释迦牟尼 弟子 罗睺罗 以“密行第一”著称。《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 罗睺罗 密行,惟我能知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踰陀国》:“ 无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测,高才有闻。” 宋 张商英 《护 * 》:“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涩滞

滞涩;不流畅

声音涩滞

轻桡

小桨。借指小船。《文选·谢惠连<泛湖出楼中翫月>诗》:“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橈。” 李善 注:“《楚辞》曰‘荃橈兮兰旌’, 王逸 曰:‘橈,小楫。’” 唐 戴叔伦 《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诗:“轻橈上 桂水 ,大艑下 扬州 。” 清 王士禛 《居易谈录》卷上:“锦缆无劳列画艭,轻橈自爱倚船窗。”

比物

(1).齐同其马力。物,马之力。《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驪,闲之维则。” 朱熹 集传:“比物,齐其力也。凡大事、祭祀、朝覲、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

(2).泛指协调众物,使和谐、配合得当。《礼记·乐记》:“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 郑玄 注:“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也。”

(3).连缀同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文选·颜延之<祭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序》:“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虯龙鸞凤,以託君子。”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僕谓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

无根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

(3).比喻行踪无定。 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中身

(1).中年。《书·无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郑玄 注:“中身谓中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疚维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邓君墓志铭》:“年极中身,葬兹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寿不中身,愤时以陨,岂无故耶?”

(2).身体的中部。《战国策·魏策四》:“有虵於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春渚

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鸣笳发春渚,税鑾登山椒。” 唐 陈子昂 《鸳鸯篇》:“苹萍戯春渚,霜霰遶寒池。”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诗:“野花春渚外,山色海云边。”

何限

(1).多少,几何。 前蜀 韦庄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诗:“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之一:“平生飘泊知何限?少似 新津 风雨时。”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録者何限?”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

(2).无限,无边。 唐 韩愈 《郴口又赠》诗之二:“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破闲

亦作“ 破閒 ”。犹消闲。 宋 陆游 《春日》诗:“排闷与儿联小句,破闲留客战枯棋。”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破閒拟踵曇花例,还问何如可可诗。” 林学衡 《九日江亭》诗:“破閒索共僧寮醉,循例穷秋合有诗。”

见“ 破闲 ”。

独茧

亦作“ 独蠒 ”。1.即独茧丝。 晋 陆机 《漏刻赋》:“口纳胸吐,水无滞咽,形微独蠒之绪,逝若垂天之电。”参见“ 独茧丝 ”。

(2).相传仙人 园客 养蚕得茧大如瓮,一茧缫丝数十日始尽。故亦以“独茧”指个大、丝长之茧。 唐 陆龟蒙 《素丝》诗:“ 园客 丽独茧,诗人吟五緵。” 宋 苏轼 《瓶笙》诗:“孤松吟风细泠泠,独蠒长繅 女媧 笙。”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列仙传》: 园客 养蚕成五色,独蠒繅之,经月不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