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中丞赴陕州

作者:无可 朝代:唐代

送姚中丞赴陕州原文

二陕周分地,恩除左掖臣。
门阑开幕重,枪甲下天新。
夹道行霜骑,迎风满草人。
河流银汉水,城赛铁牛神。
意气思高谢,依违许上陈。
何妨向红旆,自与白云亲。

诗词问答

问:送姚中丞赴陕州的作者是谁?答:无可
问:送姚中丞赴陕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姚中丞赴陕州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无可的名句有哪些?答:无可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14-30

参考注释

二陕

指 陜 东与 陜 西。 周成王 时, 周公 、 召公 辅政, 陕 以东 周公 治之, 陕 以西 召公 治之。 唐玄宗 《途次陕州》诗:“境出 三秦 外,途分二 陕 中。” 五代 徐夤 《西华》诗:“叠嶂出关分二 陕 ,残冈过水作 中条 。”

分地

亦作“ 分墬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 * 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恩除

指朝廷除授官职。 唐 李洞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诗:“从知 东甸 尉,銓注似恩除。”

左掖

(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宋书·天文志一》:“ 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

(2). 唐 时指门下省。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 ,殿西有 西上閤门 。 东上閤门 ,门下省在焉。 西上閤门 ,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 左省 ”。

(3).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 五军 ”。

门阑

亦作“ 门栏 ”。1.门框或门栅栏。 汉 王充 《论衡·乱龙》:“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门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剪彩为壶卢》:“又端阳日用綵纸剪成各样壶卢,倒粘於门阑之上,以洩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萧红 《生死场》十二:“手电灯发青的光线乱闪着,临走出门栏,一个 日本 兵在铜帽子下面说中国话:‘也带走她。’”

(2).借指家门;门庭。《史记·楚世家》:“敝邑之王所甚説者无先大王,虽 仪 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廝者亦无先大王。”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门阑多喜色,女壻近乘龙。” 明 屠隆 《綵毫记·团圆受诏》:“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

(3).犹师门;权门。 唐 皎然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会诸文士东堂重校》:“外学宗砚儒,游焉从后进。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瞻望门阑,不任乡往之至。” 宋 陆游 《福建谢史丞相启》:“伏念某早出门阑,尝尘班缀。”

开幕

(1) 表演开始时拉开舞台前的幕,亦指开场

戏已开幕,迟到观众暂停入场

(2) 展览会、会议等开始

展览会明天开幕

夹道

(1) 两侧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两侧

夹道欢迎

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草人

(1).古官名。《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2).扎成人形的草把。《北史·齐河间王孝琬传》:“ 孝琬 大哭而出。又怨执政,为草人而射之。”《元史·孝友传二·史彦斌》:“ 彦斌 缚草为人,置水中……草人止桑林中,视之,母柩在焉,载归復葬之。”《红楼梦》第八一回:“炕背后空屋子里掛着一盏七星灯,灯下有几个草人,有头上戴着脑箍的,有胸前穿着钉子的,有项上拴着锁子的。”

河流

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

银汉

见“银河”

银汉横空

铁牛

(1) 指拖拉机

(2) 比喻性格刚直的人

铁牛脾气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高谢

(1).辞去;辞别。 晋 左思 《魏都赋》:“传业禪祚,高谢万邦。”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2).犹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六:“应知谈笑还高谢,别就沧洲赞上仙。”

(3).推辞。《晋书·孙愉孔汪等传论》:“ 愉 高谢百万之貲,辞荣数亩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让之风者矣。”

依违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上陈

向尊长陈述。 唐 柳宗元 《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进退穷蹙,昧死上陈。”《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望 宋江 磕头不已,道:‘某有机密事,乞元帅屏退左右,待 叶 某备细上陈。’” 郭孝成 《直隶革命记》:“目睹实情,用敢冒死上陈。”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红旆

红旗。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唐 刘禹锡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 前蜀 韦庄 《题裴端公郊居》诗:“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