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书简帖赞

作者: 岳珂朝代: 宋代

秦少游书简帖赞原文

昔江淹梦五色笔,而不以能书称。
天昌其文,字偕以行,如公辞章,淹岂能京。
既已禅长公之文籙,奚必夸大令之墨精。
托敬贤之盛心,尚遗迹之可凭。
然则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
予方将借荆国之书,以为此帖之评。

诗词问答

问:秦少游书简帖赞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秦少游书简帖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五色笔

(1).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 周祖谟 《<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

(2).五彩妙笔。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淹 罢 宣城郡 ,遂宿 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 质 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沉昌眉 《和弟》诗:“夜梦五色笔,日拥百城书。”

(3).喻文才。 唐 李商隐 《县中恼饮席》诗:“若无 江氏 五色笔,争奈 河阳 一县花。”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辨正》:“ 潘彦庶 少有五色笔,本州亟荐送。”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能书

善于抄写;擅长书法。《后汉书·卢植传》:“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 东观 ,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韦仲将 能书, 魏明帝 起殿,欲安榜,使 仲将 登梯题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米芾 得能书之名,似无负於海内。” 明 王肯堂 《郁冈斋笔麈》卷四:“能书不择笔,此浪语也。”

辞章

(1)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长公

(1).古人多以“长公”为字,为行次居长之意。《汉书·夏侯胜传》:“ 夏侯胜 字 长公 。”《汉书·韩延寿传》:“ 韩延寿 字 长公 。”

(2). 宋 苏轼 为 苏洵 长子,其诗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当时尊之为“长公”。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復斋漫録》云:‘当时以 东坡 为 长公 , 子由 ( 苏辙 )为 少公 。’” 宋 张耒 《赠李德载》诗:“ 长公 波涛万顷海, 少公 峭拔千寻麓。”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宋 元丰 间,禁 长公 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

夸大

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程度;言过其实

夸大他们的困难

盛心

深厚美好的情意。 隋 王通 《中说·述史》:“子慨然叹曰:‘ 通 也,敢忘 大皇 昭烈 之懿识、 孔明 公瑾 之盛心哉!’”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故与人交,必常有所勗者,朋友之盛心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那孩子笨得很,不定被人拐了,不但负了两位君子的盛心,也枉了我抚养他一场。”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然则

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之而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 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不释

(1).不舍弃。《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鑠金百溢, 盗跖 不掇。”《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2).不能消除;不能忘掉。《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室人不幸殂谢,感悼不释於怀。” 钱锺书 《围城》五:“我第一次碰到你以后,倒常常想你,念念不释地恨你。”

(3).不宽宥。《后汉书·侯霸传》:“ 歆 ( 韩歆 )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復遣使宣詔责之。司隶校尉 鲍永 固请不能得, 歆 及子 婴 竟 * 。”

方将

(1).将要;正要。《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猥见採擢,无以称当,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於日盛也。”

(2).将来;未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陈书·高祖纪上》:“ 大同 初, 新喻侯 萧暎 为 吴兴 太守,甚重 高祖 ,尝目 高祖 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荣虽著於方将,恨皆缠於既往。”

荆国

即楚国。

荆国有余。——《墨子·公输》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