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 大圆觉海

作者: 王吉昌朝代: 元代

绿头鸭 大圆觉海原文

混融成。
大圆觉海峥嵘。
性珠显、恢弘祖意,慧风通、虚谷传神。
有中无、无中有有,应变处、廓尔纵横。
坦荡融通,杳冥豁爽,澄澄一混体无荣。
证动静、俱忘何在,触处露圆明。
如如貌、莫形莫状,真净真清。
灵通像、不增不减,罄劫一段光荣。
无限域、含容万有,遍四海、三际充盈。
荏苒冲虚,无离无坏,浩然一点括长生。
证未有、巍巍极致,奇特体妍精。
这模样、人能悟入,与道同名。

诗词问答

问:绿头鸭 大圆觉海的作者是谁?答:王吉昌
问:绿头鸭 大圆觉海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绿头鸭 大圆觉海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吉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混融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大圆

(1).亦作“ 大圜 ”、“ 大员 ”。谓天。《管子·心术下》:“能戴大圆者,体乎大方;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高诱 注:“圜,天也;矩,方,地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 高诱 注:“言能戴天履地之道。” 唐 陈子昂 《堂弟子文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贤圣同此,尔之何伤。” 鲁迅 《哀范君》诗之三:“大圜犹茗艼,微醉合沉沦。”

(2).数学名词。球体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得的圆。

(3).指银元。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我宜自铸银钱……但患经费不敷,未能扩充以铸大圆耳。”

觉海

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 南朝 梁 僧祐 《<弘明集>后序》:“况乃佛尊於天,法妙於圣,化出域中,理絶繫表, 肩吾 犹惊怖於河汉,俗士安得不疑骇於觉海哉!” 唐 杨炯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宋 秦观 《圆通院白衣阁》诗:“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恢弘

(1) 宽阔;博广

胸中几云梦,余地多恢弘。——苏轼《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气度恢弘

(2) 发扬

恢 * 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恢弘士气

祖意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六》有《〈沉园〉诗祖意》,谓 宋 陆游 《沉园》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诗意。《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虚谷

虚谷(1823-1896) : 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出家后,法名虚白,字虚谷,号紫阳山人,安徽新安(今歙县)人。早年任清军参将,后于九华山落发为僧。善画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冷隽清新,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传神

指生动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的神情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应变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

廓尔

(1).开悟貌。觉悟貌。《文选·曹植<七启>》:“今予廓尔,身轻若飞。愿反初服,从子而归。” 张铣 注:“廓尔,开悟貌。”

(2).空阔貌。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八:“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坦荡

(1) 宽且平

一片坦荡的苇丛

(2)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开阔

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胸襟坦荡

融通

融合通达。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 明 宋濂 《<白云稿>序》:“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繫焉,覆焉,皆一气周流而融通之。”

杳冥

(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澄澄

清澈明洁貌。 晋 阮修 《上巳会诗》:“澄澄緑水,澹澹其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搅孤眠西风泠泠。”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她却仍然睁着两只澄澄的大眼望着我。”

一混

完全隐迹。 宋 欧阳修 《石曼卿墓表》:“自顾不合於时,乃一混於酒。”

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触处

处处;到处

杨花触处飞

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沉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如如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 ,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灵通

(1) 神通,灵性

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西游记》

(2) 敏捷,迅速

消息灵通人士

(3) 〈方〉∶管用

这药不灵通

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光荣

(1) 荣耀;荣誉

红十五军团的全体同志,都为这个光荣的会师欢欣鼓舞。——《奠基礼》

光荣归于祖国

(2) 光芒

雕莹启光荣

限域

限定的区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日月丽天,各有限域,岂澒洞无底而有桂子漏乎?”

含容

(1).容忍;宽恕。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训,如绪含容,冀可弥缝。”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诏》:“而乃外示恭顺,内怀姦邪,刻削军中,暴殄境内。朕以君臣之道,未忍发明,为之含容,颇有年月。”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含容厥愆,以至今日。”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笙侍郎书》:“数十年来,士大夫以含容为忠厚,以宽大为美名。”

(2).容纳。《隋书·礼仪志二》:“中迎 含枢纽 者,含容也,枢机有开闔之义,纽者结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万物,开闔有时,纽结有法也。”

万有

犹万物。《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初胚胎,万有权舆。”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照烛三才,暉丽万有。” 明 徐渭 《坐卧房记》:“而一室之中,可以照天下,观万有,通昼夜,一梦觉而无不知。” 冰心 《春水》诗:“万有都在睡梦中呵!除却零零的露珠谁是伴侣呢?”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充盈

充满;丰富

荏苒

(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

(2) 草叶柔弱的样子

冲虚

亦作“冲虚”。1.恬淡虚静。《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而 粲 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 徐干 之粹也。” 唐 张九龄 《进千秋节金镜录表》:“圣道冲虚,有来皆应。”《旧唐书·高祖纪》:“且 老氏 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仙冲虚而清静。”

(2).升天。常指成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一:“列仙停脩龄,养志在冲虚。飘颻云日间,邈与世路殊。” 唐 皎然 《奉和崔中丞使君》:“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 唐 曹松 《哭胡处士》诗:“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向者布衣,緑眉方口,神仙中人也。如学道,可以冲虚;不尔,垂大名於天下。”

浩然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极致

最高的造诣

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何休《公羊解诂序》

奇特

不寻常,特别

她的奇特行为

一条奇特的赭色狗

模样

(1) 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

这孩子的模样像他妈妈

(2) 表示约略

她呆了有半小时模样

悟入

(1).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唐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根性悟入之顿渐。” 元 德异 《<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未上三拜得髓。”

(2).泛指领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舟中读 张载人 《儒门事亲》一书,觉耳目一新,颇有悟入处。”

道同

(1).志趣相投。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 少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