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安抚六言十首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原文

脱腕流泉纚纚,忘怀大智闲闲。
学苏二李十二,笑山谷陈后山。

诗词问答

问:和王安抚六言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问:和王安抚六言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项安世的名句有哪些?答:项安世名句大全

项安世和王安抚六言十首书法欣赏

项安世和王安抚六言十首书法作品欣赏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脱腕

《新唐书·苏颋传》:“ 玄宗 平内难,书詔填委。独 頲 在 太极 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吏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后以“脱腕”形容书写用力且极其迅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流泉

(1).流动的泉水。《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 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 碧野 《雪路云程》:“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汇成的。”

(2).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纚纚

(1).长而下垂貌。《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唐 孙樵 《兴元新路记》:“路旁树往往如掛尘缨,纚纚而长,从风纷然。” 清 王又旦 《自千尺峰缘猢狲愁行》:“万状石磑磑,纷垂繘纚纚。”

(2).引申为连绵不断。 唐 柳宗元 《梦归赋》:“风纚纚以经耳兮,类行舟迅而不息。” 明 何大复 《七述》:“若有伏忧,绵绵纚纚,纠缠于心。” 明 杨慎 《东坡书》:“紆细婉转,纚纚如抽茧之丝。”

(3).亦作“ 纚縰 ”。犹縰縰。纷纭貌。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百叠漪漪水皱,六銖纚纚云轻。” 明 何景明 《古冢赋》:“舞袖纚縰以何见兮,鸣瑟寂而无闻。”

(1).有次序。《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旧注:“纚纚,有编次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书辞数百言,纚纚有条理。”

(2).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谈连绵不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我先君博极羣书,习闻臺阁旧事,每对客语,音吐洪畅,纚纚不得休。” 明 归有光 《五岳山人前集序》:“今见其燁燁尔、洋洋尔、纚纚尔,别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 唐 以降,缀文者在彼不在此,观其流势,洋洋纚纚,即实不过数语。”

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大智

(1) 大智慧

(2) 有智慧的人

闲闲

亦作“闲闲”。谓斤斤于分辨是非。《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成玄英 疏:“閒閒,分别也……小知狭劣之人,性灵褊促,有取有捨,故閒隔而分别。” 陆德明 释文:“閒閒,有所閒别也。”一说,好伺察人过之意。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一》:“《广雅·释詁》:‘閒,覗也。’‘小知閒閒’当从此义,谓好覗察人也。《释文》曰‘有所閒别’,非是。”

亦作“闲闲”。1.从容自得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朱熹 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高亨 注:“从容不迫貌。”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八:“桑者各有侣,閒閒在十亩。奈何冠盖客,竟忘山中友。”

(2).强盛貌。《诗·大雅·皇矣》:“临衝闲闲,崇墉言言。”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家大人曰:言言、仡仡,皆谓城之高大,则闲闲、茀茀,亦皆谓车之彊盛。茀茀,或作勃勃,《广雅》曰:闲闲,勃勃,盛也。”《汉书·叙传下》:“戎车七征,衝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 闐颜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恂恂教义, 吴起 西河 之风;闲闲鼓旗, 李牧 长平 之政。”

(3).闲静。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诗:“偶至无尘空翠间,雨花甘露境闲闲。”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师<山中见寄>》:“既能闲闲住深谷,岂使于于鸣佩玉。”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

(4).悠闲的样子。 唐 鲍溶 《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诗:“去年八月此佳辰,池上闲闲四五人。” 唐 灵澈 《西林寄杨公》诗:“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二:“生世多苦辛,何如日閒閒。”

(5).引申谓随随便便,不在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王先 閒閒也行了,不曾问得这家姓 张 姓 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在我是以为闲闲一件事,却累他送了礼物,还赔了眼泪,倒叫我难为情起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所以凡内行人,缓缓的吃过夜饭,喝过茶,闲闲而去,只要看挂着的帽子,就能知道什么鬼神已经出现。”

苏二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避暑李氏园》诗之二:“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 謫仙 、 苏二 来。”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山谷 称 东坡 为 苏 二。”参阅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东坡行二》。

李十二

唐 诗人 李白 的别称。 唐 杜甫 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 唐 贾至 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少陵 称 謫仙 为 十二 。”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后山

(1).后面的山。 元 贡师泰 《题山水图》诗:“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

(2).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

(3).头颅后部的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