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引

作者:刘基 朝代:明代

走马引原文

天冥冥,云蒙蒙,当天白日中贯虹。
壮士拔剑出门去,手提仇头掷草中。
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壮士呼,天马驰,横行白昼,吏不敢窥。
戴天之耻自古有必报,天地亦与相扶持。
夫差徒能不忘而报越,栖于会稽又纵之。
始知壮士独无愧,鲁庄嵇绍何以为人为!

诗词问答

问:走马引的作者是谁?答:刘基
问:走马引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刘基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蒙蒙

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

蒙蒙细雨

宴坐雨蒙蒙。——宋· 沈括《梦溪笔谈》

当天

(1) 同一天

你可以当天回来

(2) 就在那一天

他当天就走了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贯虹

《南齐书·褚渊传》载, 渊 本 刘宋 重臣,及 萧道成 篡 宋 称帝, 渊 附 道成 ,封 南康郡公 ,加尚书令。“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 渊 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 宋 亡之征也。”“白虹贯日”,谓其白眼珠特别大。后用以表示奸佞不忠之特徵。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漉漉

(1).象声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2).湿貌;流貌。《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 刘基 《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莹润貌。 唐 李贺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追兵

(1).指追击的兵。《史记·天官书》:“追兵在外不战。”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的追兵越来越近了,箭头像暴雨似地向他们飞来。”

(2).谓征召、调集军队。 唐 刘希夷 《将军行》:“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 宋 王安石 《曾公墓志铭》:“詔 陕西 ,即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深谷

幽深的山谷

诚感

谓精诚感动神祇,因而出现奇迹。《晋书·束晳传》:“ 太康 中,郡界大旱, 晳 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 晳 诚感,为作歌。”《南史·刘歊传》:“母每疾病,梦 歊 进药,及翌日转有间効,其诚感如此。” 唐 孙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公克葬之日,雷雨顿歇於通衢;反虞之际,灵芝或生於灵寝。神明昭格,姻族嗟称,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阳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

(4) 摆轴

太一

亦作“ 太乙 ”。1.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为之(名),谓之太一。” 唐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诗:“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於太一。” 王肃 注:“太一者,元气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夷夏论》:“道法则采饵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纳新。” 唐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诗:“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3).天神名。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醮诸神,礼 太一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 太一 。”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极神之别名。”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昨夜子时已朝 太一 矣。”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一:“仙人 太乙 祀 东莱 ,不信 蓬 瀛 此地开。”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二。因离北极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献多以之为北极星。《星经》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沉约 《梁雅乐歌·皇雅二》:“华盖拂紫微,勾陈绕太一。” 元 张可久 《折桂回·紫微楼上右平章索赋》曲:“镇 钱塘 太乙勾陈,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5).山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太一 。” 李善 注:“《汉书》曰: 太一山 ,古文以为 终南 。《五经要义》曰: 太一 一名 终南山 ,在 扶风 武功县 。此云 终南 太一 ,不得为一山明矣。盖 终南 ,南山之总名。 太一 、一山之别号耳。”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天马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唐 王维 《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从天

顺从天意。《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宋书·礼志一》:“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继,同体异德;或纳大麓,受终文祖;或寻干戈,从天行诛。”

挥霍

(1) 轻捷

跳丸剑之挥霍。——张衡《西京赋》

摇手曰挥,反手曰霍,极言其动作轻捷也。——焦竑《字学》

(2) 任意浪费钱财

大肆挥霍

挥霍无度

雷电

空中带电的云在放电时所发强光与声音

扬风

(1) 刮风

扬风下雨

(2) 〈方〉∶透露消息、风声

此事不可对外扬风

(3) 扬场

横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 * 势力

(3) 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

(4) 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白昼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昼见鬼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戴天

(1).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礼记·曲礼上》:“父之讐,弗与共戴天。”《北齐书·赵郡王叡传》:“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雪里归舟》:“正是相逢恨少鱼肠剑,羞与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蒙头债子羞无路,洒血寃儿憾戴天。”参见“ 不共戴天 ”。

(2).谓蒙受天恩。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臣等无任乐圣戴天,抃舞懽呼之至,谨具露布以闻。”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相扶

相辅;相依。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下和平,与义相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马融 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歛似羞。”

夫差

(?-前473)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 * ,吴亡。

能不

(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会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独无

犹言难道没有。《汉书·王莽传中》:“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 清 赵青藜 《读左管窥·晏婴论》:“况 婴 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诗文赏析

【注释】:
(明宗被弑于晃忽,又庚申帝即位七年乃以尚书之言撤文
宗主于太庙,而诏书但以私图传子为言,昧于《春秋》复
仇之大义矣。公此诗盖深讥之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