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

作者: 沈辽朝代: 宋代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原文

馀景避世欢,栖迟在丘壑。

公子引车骑,相访南山崿。

长离舞员嵩,同为九皋鹤。

晚节虽殊途,彷佛当年乐。

间关幽鸟哢,凌乱馀花落。

春风岂有意,群生自回薄。

夙昔钦二妙,联函得佳作。

顾予非季子,何足闻古乐。

葩华玩洒藻,银钩窥雅博。

故知霄鸿意,不为尘埃铄。

吾蚤拙世用,投老更衰索。

惭无锦绣段,何由报金错。

诗词问答

问: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药韵

2. 浙局本作峤

参考注释

避世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栖迟

亦作“ 栖遟 ”。亦作“ 栖遅 ”。亦作“栖犀”。1.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元 虞集 《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邵燕祥 《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妄)栖迟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3).滞留。《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圣者》:“海外栖迟又一年,苍茫往事已如烟。”

(4).漂泊失意。 唐 李贺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长寿。”《旧唐书·窦威传》:“昔 孔丘 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僕恐前途更失,后悔难追。” 宋 陆游 《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嘆。”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车骑

(1) 成队的车马

臣布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有车骑将军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长离

(1).即凤。古代传说中的灵鸟。一说为神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左 玄冥 而在 黔雷 兮,前长离而后矞皇。” 颜师古 注“长离,灵鸟也。 服虔 曰:‘皆神名也。’”《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长离,即凤也。”后用以比喻才德出众之人。《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婉婉长离,凌江而翔,长离云谁,咨尔 陆生 。” 李善 注:“长离,喻 机 ( 陆机 )也。”《旧唐书·薛元敬传》:“﹝ 元敬 ﹞少与 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 收 为长离, 德音 为鸑鷟, 元敬 以年最小为鵷雏。”

(2).琴名。 前蜀 贯休 《送杨秀才》诗:“抚长离,坎答鼓。 花姑 吹簫, 弄玉 起舞。”

九皋

见“ 九皐 ”。

晚节

(1) 晚年的节操

保持晚节

(2) 晚年

(3) 后期

殊途

见“ 殊涂 ”。

彷佛

同“仿佛”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间关

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间关莺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鸟哢

鸟鸣。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餘善。”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絃。” 宋 陆游 《数日寒顿减颇有春意感怀赋短歌》:“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

凌乱

杂乱而无条理

轻迹凌乱,浮影交横。——鲍照《舞鹤赋》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群生

众生;一切生物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

回薄

(1).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鹖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荡相转。”《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 李周翰 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运使启》:“岁时回薄,气候沍寒。” 清 刘大櫆 《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与回薄於宇宙之间。”

(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 景阳楼 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宋 叶适 《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右面势,彼此回薄。”

(3).指迂回绕行。 明 方孝孺 《勉学诗》:“ 黄河 西北来,云自 崑崙 坵,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环变化。《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李善 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荡相转。’”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迴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番梅花落。” 清 沉谦 《引声歌》:“大化迴薄,与仙者邻。”

(2).萦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昼色苦沉阴,白雪夜迴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万里沧江,一峡束之,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

夙昔

(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二妙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佳作

出众的文艺作品

孝文频登北芒寺,亲读碑文,称为佳作。——《北史·冯熙传》

近来影视佳作不断出现

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古乐

古代帝王祭祀、朝会时所奏音乐。也称雅乐,以别于民间音乐。《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衞 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 郑玄 注:“古乐,先王之正乐也。”《三国志·魏志·杜夔传》:“绍復先代古乐,皆自 夔 始也。” 唐 元稹 《华原磬》诗:“ 泗 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葩华

(1).鲜艳貌。 宋 王明清 《挥麈录馀话》卷一:“澄竹山茶,崇兰香茝,葩华而纷郁。”

(2).分散貌。《后汉书·马融传》:“葩华蓱布,不可胜计。” 唐 刘禹锡 《救沉志》:“躋高望之,溟涬葩华。”

(3).犹才华。 清 龚自珍 《孔宪彝母碣》:“吾郡葩华莫若 孙 ,东来 闕里 高閈门。”

银钩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故知

老朋友

霄鸿

高飞的鸿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根伴兮寒螿,名託兮霄鸿。”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世用

(1).世间所常用。《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

(2).处世治事的才能。《北史·崔康传》:“ 康 弟 习 ,字 贵礼 ,有世用。”《北齐书·封隆之传》:“弟 延之 ,字 祖业 。少明辩,有世用。”

(3).为世所用。《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水镜 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投老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衰索

衰而尽。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林》:“树木盖不足言,犹七八百载间有衰索乎!” 宋 陈亮 《商夫人陈氏墓志铭》:“况余志念衰索,图所以及身之计,惧不自保,虽欲应子之求,其何以应子之求!”

锦绣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金错

(1).谓在器物上用黄金涂饰或镶嵌文字或花纹。《后汉书·杨赐传》:“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天水 移置 保和殿 ,字加金错填精鏐。”

(2).见“ 金错刀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