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兵部上已锡宴

作者: 陈襄朝代: 宋代

次韵朱兵部上已锡宴原文

禊饮开天苑,英游缀士林。
鹿苹常长养,鱼藻遂浮沈。
和气春台暖,恩波曲水深。
追随方外乐,歌吹梦中音。
忽起江湖兴,久无轩冕心。
莺花应笑我,华发已盈簪。

诗词问答

问:次韵朱兵部上已锡宴的作者是谁?答:陈襄
问:次韵朱兵部上已锡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襄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禊饮

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旧唐书·中宗纪》:“三月甲寅,幸 临渭亭 修禊饮,赐羣官柳棬以辟恶。” 宋 柳永 《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 清 吴梅村 《画兰曲》:“何似 杜陵 春禊饮, 乐游原 上采兰人。”

天苑

(1).天子的御苑。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皇帝翊四围於帝闲,迴六龙於天苑。”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朝入天苑中,謁帝 蓬莱宫 。” 王琦 注:“天苑,禁苑也。”

(2).星名。《史记·天官书》:“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游。” 张守节 正义:“天苑十六星,如环状,在毕南,天子养禽兽所。”

英游

见“ 英游 ”。

亦作“ 英游 ”。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当时臺阁英游,盖多出於师门矣。”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宋 陆游 《送李宪被召》诗:“早謁龙门鬢未秋,暮年乃復接英游。”

士林

学术界、知识界

他交游甚广,认识不少士林中的人

长养

(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鱼藻

(1).即水藻。语本《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郑玄 笺:“藻,水草也。” 南朝 宋 孝武帝 《济曲阿后湖诗》:“惊澜翻鱼藻,頳霞照桑榆。”

(2).见“ 鱼藻池 ”。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春台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2).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3).礼部的别称。

恩波

谓帝王的恩泽。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参差别念举,肃穆恩波被。” 唐 刘驾 《长门怨》诗:“御泉长绕 凤皇楼 ,只是恩波别处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所谓 天波谿 者,由 景龙门 实籙宫 循城西南以至 京 第。其子 絛 上书其父,谓今日恩波,他年祸水。”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曲水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随方

(1).依据情势。《南史·恩倖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 献诚 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於文。”《明史·耿炳文传》:“ 炳文 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

(2).谓按原方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礼 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 胡三省 注:“言诸军各随所来之方散去也。”

(3).不拘何方;任何方面。 宋 秦观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之二:“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问以经语,随方应对,歷歷无误。”

歌吹

歌唱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马光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

歌声和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唐 温庭筠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 鲁迅 《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 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莺花

亦作“鸎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清 孙枝蔚 《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