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

作者: 王士性朝代: 明代

游金山原文

金山一拳石,杳然天宇涵。

朱甍连万瓦,梵宇俯澄湍。

海月开夕霁,天风散朝岚。

长江咫尺地,天舆隔东南。

水府淼莫测,骊颔谁许探。

若为拾金人,骤至启石函。

卜筑嵌空窦,犹然坐瞿昙。

回首挹浮图,贝叶声喃喃。

真境不再得,何时早投簪。

回光坐水观,弥勒好同龛。

诗词问答

问:游金山的作者是谁?答:王士性
问:游金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士性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性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金山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拳石

(1).指园林假山。 唐 白居易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旧唐书·阳惠元传》:“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国家不敢兴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这是 蓝田叔 画的拳石呀!”

(2).小石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剑门关 皆石无寸土, 潼关 皆土无拳石。”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五:“盖闻奔马之轮,拳石碍之而格;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则凝。”

杳然

(1).渺远貌。 汉 徐干 《中论·治学》:“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明 龚贤 《扁舟》诗:“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 朱春雨 《在人海里》四:“如 源 ( 董源 )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

(2).幽深;幽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庐山 上有三石梁,长数十丈,广不盈尺,杳然无底。”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十月》1981年第6期:“山中正是杏花、桃花将残犹开的时节,因为落雨,游人稀少,空山杳然。”

(3).犹悠然。形容心情。《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秩满,南游 陆浑 ,见佳山水,杳然有长往之志,乃结庐山阿。”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张説 时为工部侍郎,望之(指 崔湜 )杳然而嘆曰:‘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

(4).形容看不到,听不见,无影无踪。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奴家久闻相公高於音乐,如何来到此间,丝竹之音,杳然絶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馆中人闻声毕集,堂中人物杳然矣。”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末尾附有《西游记传奇》,我想和演义来比较一下,所以很切用,但第二本即缺少,第四本起便杳然了。”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朱甍

(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

梵宇

佛寺。《梁书·张缵传》:“经法王之梵宇,覩因时之或跃;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唐 宋之问 《登禅定寺阁》诗:“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小生是 西洛 贫儒,四海游学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到了 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

海月

(1).海上的月亮。 唐 张说 《送王光庭》诗:“ 楚 云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饮后夜醒》诗:“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会曹汝学侍御于麓堂夜归遂过侍御宅》诗:“菊院霜天静,枫城海月迟。”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文选·郭璞<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注《临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宋 梅尧臣 《杜和州寄新醅》诗:“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头上是瓦盖的屋顶,在前檐铺着的那四块海月上面,迅疾地滚动着雨水。”

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朝岚

早晨山间的雾气。 宋 方岳 《秀锦楼赋》:“搴朝嵐与夕霏兮,秀色蔚其可餐。” 清 刘大櫆 《西山》诗:“西山过雨染朝嵐,千尺平冈百顷潭。”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水府

(1).神话传说中水神或龙王所住的地方。 晋 木华 《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鰲,垤堄孤亭。”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2).用为水神的称号。《宋史·礼志五》:“詔封 江州 马当 上水府, 福善安江王 ; 太平州 采石 中水府, 顺圣平江王 ; 润州 金山 下水府, 昭信泰江王 。”

(3).指水的深处。 唐 韩愈 《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唐 姚合 《庄居野行》诗:“採玉上山巔,探珠入水府。”

(4).星官名。《晋书·天文志上》:“东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

(5).膀胱的别名。俗称尿脬。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金人

铜人

铸以为金人十二。——汉· 贾谊《过秦论》

骤至

(1).屡次来到。《左传·襄公二十年》:“ 邾 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 杜预 注:“骤,数也。”

(2).突然来到。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艾青 《小泽征尔》诗:“突然如暴风骤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毛发也听到怒吼的声音。”

石函

亦作“ 石圅 ”。石制的匣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城南里餘有神庙,世谓之 张明府祠 。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寻。碑侧有小石函。” 唐 温庭筠 《老君庙》诗:“自怜金骨无人识,知有飞龟在石函。” 明 方孝孺 《题<萧翼赚兰亭图>》:“玩之没身,纳诸陵寝,石函铁匣,錮於山陵之下,其藏护亦固矣。”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唐玉潜玨》:“夜窃其骨归,石圅抵金縢。”

卜筑

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空窦

洞穴。《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 南山 有空竇,竇有石门而无水,俗名亦呼 空桑 。”

犹然

(1).舒迟貌。《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书·官人》:“喜色犹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释:“犹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庄子·逍遥游》:“ 宋荣子 犹然笑之。” 陆德明 释文:“ 崔 李 云:‘犹,笑貌。’”

(3).尚且。《史记·游侠列传》:“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节寿诗》:“世变节义如轻尘,男子犹然况妇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张胜 的心,死后犹然相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对料丝灯﹞今已六十餘年,犹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6).仍然如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 五代 、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关镇杂记·秦皇岛》:“﹝ 秦皇 ﹞下马拜,荆皆垂首向地,如顿伏状。至今犹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瞿昙

(1). 释迦牟尼 的姓。一译 乔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辽史·礼志六》:“ 悉达太子 者,西域 净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称之曰‘佛’。”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花呵,不学他 瞿曇 对 迦叶 糊涂笑捻,谩劳他诸天女访 维摩 撒漫飞旋。”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张煌言 《过仙洞访石田出荔枝为供》诗:“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岭 南时。”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师》诗:“湖上相逢如梦寐,风前一笑两瞿曇。”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浮图

(1) 梵语音译,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图”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指佛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贝叶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遂使 给园 精舍,并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 元 荣肇 《原释》:“如兇恶之徒,日诵贝叶之书,心藏蛇蝎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乐。”

喃喃

不停地小声地说话或读书声

真境

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宋 李弥逊 《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宋史·乐志》:“ 蓬莱 邃馆,金碧照三山,真境胜人间。”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三:“於世苦纷纠,睡乡觅真境。”

不再

(1)

放弃;停止进行

不再反对…协议

(2)

结束;停止;终止;放弃

我决定不再想你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投簪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 陆机 《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愿已酬,当投簪海岸,驾橇山林。” 清 金农 《题青林沟所居》诗:“尘坌炎光昼已空,投簪久羡濯缨翁。”

回光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水观

近水的楼观。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水观凌却敌,槐影带重楼。”

佛教一种入定之术,指坐禅时观遍一切处水而得正定。《楞严经》卷五:“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其身。” 宋 文珦 《物外》诗:“望岳山心静,临池水观成。”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道人身齅香烟坐,童子能通水观心。”

弥勒

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慈氏”。著名的未来佛。我国的 弥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带笑容。传说 五代 时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弥勒下生经》:“将来久远, 弥勒 出现,至真等正觉。” 唐 窥基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又念 弥陀 、 弥勒 ,功德无有差别。”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九:“形模弥勒一 布袋 ,文字江河万古流。” 陈世宜 《醉歌》:“ 弥勒 开口作憨笑,金刚怒目将譙訶。” 鲁迅 《彷徨·示众》:“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 弥勒佛 似的更圆的胖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