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洁尘襟诗

作者: 楼钥朝代: 宋代

清泉洁尘襟诗原文

骚客涤事幽寻,涤清泉一派涤深。
居然浮爽气,聊用洁尘襟。
彻底明苍石,澄波漾碧岑。
应添山泽趣,尽涤市朝市。
洗耳何妨听。
吟诗更喜临。
至哉天下乐,稳坐读涤林。

诗词问答

问:清泉洁尘襟诗的作者是谁?答:楼钥
问:清泉洁尘襟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钥的名句有哪些?答:楼钥名句大全

楼钥清泉洁尘襟诗书法欣赏

楼钥清泉洁尘襟诗书法作品欣赏
清泉洁尘襟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骚客

诗人

清泉

清冽的泉水

一派

(1) 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个流派;一个派别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阵

一派谎言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尘襟

世俗的胸襟。 唐 黄滔 《寄友人山居》诗:“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元 王德信 《集贤宾·退隐》套曲:“ * 香下帘清坐久,闲把那丝桐一奏,涤尘襟消尽了古今愁。” 谢无量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愿持千里意,聊为豁尘襟。”

彻底

(1) 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说话前彻底打量过她

彻底打扫了一遍

(2) 形容水清见底

清澄彻底的江水

澄波

清波。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澄波万壑,洁澜千里。”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距施州二十里》词:“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东瞰澄波,西悬倒壁。”

碧岑

青山。 唐 杜甫 《上后园山脚》诗:“自我登陇首,十年经碧岑。” 明 陈子龙 《南乡子·春闺》词:“草色萋迷郎去路,沉沉,一带浮云断碧岑。” 清 李雯 《太平寺闻子规》诗:“谿山月出满青林,杜宇千声怨碧岑。”

山泽

(1).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山泽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吴承恩 《介祉颂》:“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会,而山泽之钟灵者乎!”

(2).泛指山野。《后汉书·冯衍传上》:“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司马彪 曰: 华阳 ,亭名,在 密县 。 嵇叔夜 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参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泽。”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愳山泽之癯,有不尽知,用敢仰衷国史,作赞二十有一。”

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洗耳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吟诗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