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独酌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端午独酌原文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诗词问答

问:端午独酌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端午独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榴花

(1).石榴花。 唐 李商隐 《茂陵》诗:“ 汉 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 刘詵 《和东坡四时词》之二:“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郁陶思君尔》:“良人去久,没个人儿走,风吹榴花红欲剖,问道儿家知否?”

(2).据《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载, 顿逊国 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后以“榴花”雅称美酒。 南朝 梁元帝 《刘生》诗:“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酲。” 唐 李峤 《甘露殿侍宴应制》诗:“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艾人

(1).古俗,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以除邪气。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五:“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宋 陆游 《新暑书事》诗:“艾人当户佳时过,筒黍堆盘旧俗非。”

(2).年长的人。 清 方文 《宋儒李文定祠》诗:“艾人相与言,輒称 李夫子 。”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赤口

(1).谓谗毁者之口。 唐 李翱 《准制祭伏波神文》:“小人赤口,曷本於理?” 宋 陆游 《养生》诗:“忠言何啻千金药,赤口能烧万里城。”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 宋 储泳 《祛疑说》:“赤口,小煞耳。人或忤之,率多鬭讼。” 宋 陆游 《己未重五》诗:“安用丹书禳赤口,风波虽恶不关身。”

(3).见“ 赤口日 ”。

正则

具有全等正多边形各面的以及多面体的所有角均相等的

红船

(1).彩绘的画船。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使君年老尚儿戏,緑棹红船舞澎湃。” 宋 袁正真 《长相思》词:“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復东,相思无路通。”

(2). 明 代载囚犯的船。 明 杨循吉 《吴中故语·三学骂王敬》:“ 刘 次日召诸生责之曰:‘ 王敬 家有三条玉带,汝辈小儿何能与之抗?且説 永乐 间秀才駡内使,皆发充军,汝谓无红船载汝辈耶?’”

(3).旧时 长江 一带的救生船。凡 江 行遇风涛之险,均由红船任拯救之责。见《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文明小史》第二三回:“ 定辉 感激不尽,再三称谢。次日,用红船渡 江 ,上了招商局的船。”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明朝

〈方〉∶明天

无味

(1) 没有味道

(2) 毫无趣味,枯燥

菖蒲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生香

(1).散发香气。 唐 薛能 《杏花》诗:“ * 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2).指芸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吴兆宜 注引《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

(3).麝香品类之一。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麝》﹝集解﹞引 苏颂 曰:“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幸免

侥幸得以避免

幸免于难

春端帖

亦称“ 春端帖子 ”。即春帖子。 宋 杨万里 《端午独酌》诗:“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宋 周必大 《玉堂杂记》卷上:“翰苑岁进春端帖子如大内,多及时事。”参见“ 春帖子 ”。

歌谱

歌曲的音乐符号;曲谱

大章

(1).古乐名。相传为 尧 乐。《礼记·乐记》:“《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 殷 周 之乐尽矣。” 郑玄 注:“ 尧 乐名也。言 尧 德章明也。”

(2).犹 * 。《国语·周语中》:“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一》:“大章犹言 * 也,谓以私劳变前人之 * 也。”

即 太章 。相传为 禹 臣,善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虽有 大章 、 竖亥 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详“ 太章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