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峰

作者:陈岩 朝代:宋代

文殊峰原文

佛法中存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
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

诗词问答

问:文殊峰的作者是谁?答:陈岩
问:文殊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岩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岩名句大全

陈岩文殊峰书法欣赏

陈岩文殊峰书法作品欣赏
文殊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佛法

(1) 佛教的教义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不二门

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空然

(1).空虚貌。《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2).徒然。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慙汗仰皇扃。” 明 何景明 《恽功甫悼亡》诗之二:“平生《白头吟》,空然发悲调。”

尽意

(1) 充分表达心意、情感

他这首诗尽意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2) 尽情;尽兴

星期天尽意地玩了一天

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照见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见 孔明 肝胆,其肯发此言?” 明 李贽 《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说得非常分明,这才可以照见 托尔斯泰 ,而且也照见那以 托尔斯泰 为‘卑污的说教者’的 中国 创造社旧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示现

(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 观音 之三十三身。《华严经·十地品》:“﹝世尊﹞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宋 李纲 《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音大士 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跡,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惟 大峨 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 普贤大士 示现之所。”

(2).引申谓神灵的显现。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媳妇想起来,前年家祭之日,烛彩香烟结成奇字莫非是 赵太夫人 示现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