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

作者: 许浑朝代: 唐代

原文

曾事刘琨雁塞空,十年书剑任飘蓬。
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径碧莲中。
关西旧友如相问,已许沧浪伴钓翁。

诗词问答

问:《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的作者是谁?答:许浑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许浑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浑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许浑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书法作品欣赏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33-18

参考注释

刘琨

(271-318)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官至并州刺史,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刘聪对抗。后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被杀。代表作《重赠卢谌》及《扶风歌》、《答卢谌》等诗,慷慨悲凉。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雁塞

亦作“鴈塞”。山名。《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齐 刘澄之 《梁州记》:“ 梁州县 界有 鴈塞山 ,传云此山有大池水,鴈栖集之,故因名曰 鴈塞 。”其地当在今 陕西 汉中 一带。

亦作“鴈塞”。泛指北方边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山连鴈塞,野接龙坰。” 宋 裴湘 《浪淘沙·并门》词:“雁塞説 并门 ,郡枕 西汾 ,山形高下远相吞。”

十年书

谓长期攻读所得的学问。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读书万卷》:“ 宋 宣 政 间,文人称 翟汝文 、 叶梦得 、 汪藻 、 孙覿 四人。 孙 尝自评曰:‘吾之视 浮溪 , 浮溪 之视 石林 ,各少十年书。 石林 视 翟忠惠 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

飘蓬

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杜甫《铁堂峡》

身世飘蓬

东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珪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珪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移山志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南国

祖国的南部

煮海

(1).煮海水为盐。 唐 陆贽 《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 张羽 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 张羽 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 龙氏三娘 ﹞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壮山河於水底,何惧丸泥;列介胄於波中,不愁煮海。”

一帆

(1).一张风帆。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

(2).借指一舟。 宋 陆游 《黄州》诗:“万里覊愁添白髮,一帆寒日过 黄州 。”

(3).犹言一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当权所用的,不是科甲的人,不与他好衙门,好地方多是一帆布置。”

青海

中国西北部的省,省会西宁市。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48万(1990)。境内有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为高原。畜牧业为省经济重要部分。青海为尚待开发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碧莲

(1).绿荷。 唐 吕岩 《洞庭湖君山颂》诗:“午夜 君山 翫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2).比喻苍翠挺拔的山峰。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斑竹初成二妃庙,碧莲遥耸 九疑峯 。” 唐 司空图 《雨中》诗:“簷外莲峰阶下菊,碧莲 * 是吾家。”

关西

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 关中 摇足,则 关 西非陛下有也。” 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学士(指 苏軾 )词,须 关 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 东去’。”《水浒传》第三回:“洒家始投老 种 经略相公,做到 关 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旧友

旧日结交的朋友;相交已久的朋友;老友

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钓翁

渔翁。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搨者溪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