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岑氏心远亭

作者: 苏过朝代: 宋代

题岑氏心远亭原文

君不见郑崇门前闹如市,此心不碍如秋水。

又不见翟公之门空设罗,翻为交情生愠喜。

岂知靖节弃官归,五斗难堪折腰耻。

结庐何必在山泽,方寸湛然遗远迩。

君家小园才数亩,竹柏萧森间桃李。

幽亭容膝审易安,不羡华堂失梓杞。

平生少游真吾师,自欲浮沈老闾里。

故应从事三径乐,更效子綦今隐几。

君看六凿无天游,妇姑攘夺无穷已。

远人无累超物表,云梦胸中吞芥子。

纷纷朝市我无与,毂击肩摩同一轨。

高情缥缈谢尘寰,怅望云山友黄绮。

诗词问答

问:题岑氏心远亭的作者是谁?答:苏过
问:题岑氏心远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过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过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不碍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翟公之门

见“ 翟门 ”。

空设

(1).虚置。《后汉书·顺帝纪》:“异不空设,必有所应,其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讳。”《诗·豳风·七月》“载纘武功” 唐 孔颖达 疏:“兵事不可以空设。”

(2).捏造。 南朝 宋 谢灵运 《诣阙上表》:“今影迹无端,假谤空设。”

交情

互相交往而产生的情谊

老交情

靖节

见“ 靖节徵士 ”。

弃官

谓自动解职去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典史再举乡试》:“﹝ 曹文忠 ﹞为 山西 代州 教职,负才不屑卑冗,欲弃官再就试,为吏部驳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晦翁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遂弃官不做,隐居本处 武夷山 中。”

五斗

(1).见“ 五斗米 ”。

(2).即五星。《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梁丘子 注:“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参见“ 五星 ”。

难堪

(1) 不容易忍受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发窘;为难

突然感到难堪的窒息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结庐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山泽

(1).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山泽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吴承恩 《介祉颂》:“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会,而山泽之钟灵者乎!”

(2).泛指山野。《后汉书·冯衍传上》:“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司马彪 曰: 华阳 ,亭名,在 密县 。 嵇叔夜 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参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泽。”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愳山泽之癯,有不尽知,用敢仰衷国史,作赞二十有一。”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遗远

(1).谓远避世俗。《晋书·儒林传·杜夷》:“处士 杜夷 ,栖情遗远,确然絶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2).谓遗弃远者。《宋史·胥偃传》:“ 偃 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詔并释之。”

家小

自己的妻儿老小

寄钱回家,供家小用

才数

才略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会 ﹞及壮,有才数技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陆绩 ﹞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 明 李东阳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

竹柏

(1).谓竹与柏。《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冬十二月, 洛城 傍竹柏枯伤。”

(2).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晋 孙绰 《司空庾冰碑》:“夫良玉以经焚不渝,故其贞可贵;竹柏以蒙霜保荣,故见殊列树。”《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如彼竹柏,负雪怀霜。” 刘良 注:“竹柏,喻坚贞也。” 清 彭绍升 《秋士先生墓志铭》:“先生竹柏之性,有节有文。”

(3).柏树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柏》:“ 峨眉山 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

萧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司马光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 明 何景明 《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容膝

仅容两膝。形容居室狭小

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易安

安适,舒服

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羡

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真吾

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闾里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应从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隐几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六凿

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成玄英 疏:“凿,孔也。” 清 曹寅 《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谓六情攘夺”。

天游

亦作“ 天游 ”。1.谓放任自然。《庄子·外物》:“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郭象 注:“游,不係也。” 成玄英 疏:“虚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金 宇文虚中 《滕惇礼斋心阁》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清 金农 《樊口》诗:“尘祛持隐诀,松卧恣天游。”

(2).指帝王的游幸活动。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唐 沉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天游戒东首,怀昔驻龙轩。” 唐 储光羲 《述华清宫》诗之三:“羣方趋顺动,百辟随天游。”

(3).谓在天空遨游。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大鹏天游兮,燕雀谓女奚为?” 郭沫若 《恢复》诗:“当我的病是在危笃的时候,我曾希望过有把犀利的匕首,或者是一管灵巧的 * ,那我的灵魂也曾早赋天游。”

见“ 天游 ”。

妇姑

婆媳。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妇姑不相説,则反脣而睨。”

攘夺

(1) 掠夺;夺取

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闲评——明珠缘》

(2) 强占,霸占,不择手段地获得或据为己有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穷已

穷尽;终了。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彻夜龙衔烛,欢笑无穷已。”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报德之心,亦无穷已。”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人性愈恶,人道愈坏,相熏相习,无有穷已。”

远人

(1) 疏远的人

(2) 远处的人

无累

(1).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2).无所挂碍。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物表

物外,世俗之外。《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 张铣 注:“表,外也。物表、霞外,言志高远也。”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物表易淹留,人间重离析。” 明 屠隆 《昙花记·群仙会勘》:“道韵萧疎,冲情寄于物表。”

云梦

亦作“ 云瞢 ”。1.古薮泽名。 汉 魏 之前所指 云梦 范围并不很大, 晋 以后的经学家才将 云梦泽 的范围越说越广,把 洞庭湖 都包括在内。《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 荆州 ,其山镇曰 衡山 ,其泽藪曰 云瞢 。” 郑玄 注:“ 衡山 在 湘 南, 云瞢 在 华容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所悲 云梦泽 ,空伤狡兔情。” 唐 李频 《湘口送友人》诗:“去雁远衝 云梦 雪,离人独上 洞庭 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 洞庭 ,苍苍 云梦 ,控西南之险,当 江 汉 之衝。”

(2).借指古代 楚 地。 唐 陆龟蒙 《庆封宅古井行》:“一朝 云梦 围兵至,胸陷锋鋩脑涂地。”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芥子

最小号的荞麦级无烟煤粒(即荞麦五号煤,小于3/64英寸的)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朝市

早市。《周礼·地官·司市》:“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

(1).朝廷和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于市,今 三川 、 周室 ,天下之朝市也。”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黄省曾 注:“《周礼·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所谓朝市以共之也。”

(2).泛指名利之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 宋 苏轼 《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 元 刘时可 《春日田园杂兴》诗:“坐睡略无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閭游。”《封神演义》第 * 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点林泉事。”

(3).指朝廷。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銓衡选举,非復曩者之亲。” 王利器 集解:“朝市,犹言朝廷。” 南朝 梁 沉约 《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

(4).泛指尘世。 唐 张祜 《金山寺》诗:“因悲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宋 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明 何景明 《宿淇公方丈》诗:“明朝又朝市,回忆碧山岑。”

无与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毂击肩摩

车毂相击,人肩相摩。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拥挤。语出《史记·苏秦列传》:“ 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自南自北,若天若人,或宿将重臣,或贤王爱主,或地连金屋,或家蓄铜山,皆轂击肩摩,陆聚水咽,花葢拂日,玉帛盈庭。”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近日工课稍宽閒,至炫奇会游览,四方之来 巴黎 者,轂击肩摩,多於平日数倍。”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高情

(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尘寰

人世间

自此尘寰音信断

望云

(1).犹望气。《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2).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宋 张方平 《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

(3).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唐 杜甫 《客堂》诗之二:“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姬素恋切所生,恒见望云兴叹。”参见“ 望断白云 ”。

(4).谓企求自由。《文选·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望云慙高鸟,临水愧游鱼。” 李善 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清 梁逢辰 和韵:“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黄绮

(1). 汉 初 商山 四皓中之 夏黄公 、 绮里季 的合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六:“咄咄俗中愚,且当从 黄 綺 。”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采芝歌》。”

(2).黄色的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元史·礼乐志二》:“琴十,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者各二……俱以黄綺夹囊贮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