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道二篇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观道二篇原文

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
同在天地闲,六凿相识知。
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
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

诗词问答

问:观道二篇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观道二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仁心

仁爱之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 司马光 《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恻伤

悲伤。 明 刘基 《述志赋》:“气勃欝以凭中兮,心惻伤以憯懍。”

路傍儿

(1).路旁小儿。《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又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语云长吏食重禄,芻藁丰美,马肥希出,路傍小儿观之,却惊致死。”

(2).路旁闲荡者。 南朝 梁 张率 《走马引》:“歛轡且归去,吾畏路傍儿。”《通志·乐一》:“又 张敞 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走马 章臺街 ,时人鄙笑之,有‘殴君马者路傍儿’之语。故 张率 诗曰:吾畏路傍儿。”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纔説起痛伤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问 楚 嶂行云, 武陵 流水,琼簫肯逐路傍儿。”

虎狼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六凿

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成玄英 疏:“凿,孔也。” 清 曹寅 《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谓六情攘夺”。

识知

(1).知道;识察。《庄子·缮性》:“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陈鼓应 今注:“ 俞樾 説:‘识、知二字连文。《诗》曰:“不识不知。”是识、知同义,故连言之曰“识知”也。’”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吾以谓夫子之道, 江 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吾与诸足下岂所识知。” 清 朱之瑜 《答魏九使书》:“识知其为人者,其是先定,而后得徐议亲翁之去就。”

(2).见识;知识。《汉书·晁错传》:“臣 错 屮茅臣,亡识知,昧死上愚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奬,应訶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母临

谓以母仪照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 宋皇后 亲与陛下共承宗庙,母临万国,歷年已久。” 唐 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惟帝承天,惟后配帝;嗣续百代,母临万邦。”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坦夷

坦率平易。 清 先著 《张南邨先生传》:“ 南邨 为人,坦夷近情,不为矫激之言,不为崖异之行。”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不善

(1).指坏事。《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史记·孝文本纪》:“ 吕产 欲为不善,丞相 陈平 与太尉 周勃 谋夺 吕产 等军。”

(2).指恶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然明 曰:‘政将焉往?’ 裨諶 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 子产 ?’” 杨伯峻 注:“以好人代替坏人。”《国语·晋语六》:“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进矣。”

(3).指缺点。《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4).不良;不好。《庄子·至乐》:“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迎面有二个人行将至,忽悄语曰:‘来矣。’某知其意不善,怖极计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吴天宝 人小,器量可大,看出 姚大婶 气色不善,也不介意,还是说呀笑的,到底把 姚大婶 引乐了。”

(5).不长于。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絶,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6).犹言非同小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悛心

悔改之心。《书·泰誓上》:“惟 受 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 孔颖达 疏:“言 紂 纵恶无悔改之心。”《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屡经狂逆,上以其终无悛心,因 高闍 事陷之。” 宋 曾巩 《洪范传》:“教之而犹不典式我也,则是其终无悛心,众之所弃,而天之所讨也,然后加之以刑,《多方》之所谓‘至於再、至於三’者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