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原文

青城山里屏风叠,太华峰头腰带鞓。
跨鹤横空吾欲去,九秋月露看青冥。

诗词问答

问: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城山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北接 岷山 ,连峰不绝,以 青城 为第一峰。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风景秀丽。相传 东汉 张道陵 修道于此。道教称为“第五洞天”。《太平御览》卷五四引《玄中记》:“ 蜀郡 有 青城山 ,有洞穴潜行,分道为三,道各通一处,西北通 昆仑 。”《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南至 青城山 ,礼謁 中黄丈人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天下名山惟 华山 、 茅山 、 青城山 无僧寺。”

屏风叠

(1). 庐山 岭名。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吾非济代人,且隐 屏风叠 。” 王琦 注:“《一统志》:‘ 屏风叠 在 庐山 ,自 五老峯 而下,九叠如屏。’《游宦纪闻》:‘九叠屏风之下,旧有 太白 书堂。’”参见“ 屏风九叠 ”。

(2).层迭如屏风的山岭。 宋 陆游 《储福观唐玉真公主修真之地》诗:“路转屏风叠,云藏帝子家。”

太华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带鞓

束腰的皮带。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四折:“把这廝带鞓可搭的揝定,先摔你个满天星。”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我将这带鞓来搀,我把这唐巾按,舞蹁蹮两袖风翻。”

跨鹤

(1).乘鹤,骑鹤。道教认为得道后能骑鹤飞升。 宋 林景熙 《简卫山斋》诗:“何当躡飞珮,跨鹤青云端。”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徐仙》:“县丞 卓津 题《卜算子》词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

(2).用作逝世的婉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已而父母皆在府衙中跨鹤仙去。”参见“ 丁令威 ”。

(3).见“ 跨鹤扬州 ”。

横空

(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九秋

(1).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月露

月光下的露滴。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火云洗月露,絶壁上朝暾。” 仇兆鳌 注:“月下之露,洗出火云。” 宋 柳永 《玉蝴蝶》词:“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宋 陆游 《月下独行桥上》诗:“新秋未再旬,月露已浩然。” 元 袁桷 《题应德茂游吴纪事二绝》之一:“涧冻冰泉咽,松悬月露清。”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