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子敬湖南宣慰司都事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送张子敬湖南宣慰司都事原文

湘水绿,湘山青。
南衡岳,北洞庭。
太微翼轸相纬经。
上直长沙老人星,其下潭府甲南溟。
有芷弥岸兰弥汀,骚人墨客纫芳馨。
丹砂黄金翡翠翎,日中百贾喧雷霆。
1~1舞皓歌酣旗亭,王宫细腰夸娉婷。
如斗如蜜餐楚萍,谁其能赋吊独醒。
厥今宣幕小朝廷,如君人物犹典刑。
可振儒铎鸣道铃,无使斯文沦晦冥。
南轩大名揭南斗,南轩旧轩无恙否。
君能一出扶颠手,亦足与之同不朽。

诗词问答

问:送张子敬湖南宣慰司都事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送张子敬湖南宣慰司都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

(2).山名。即 黄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 ,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 , 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太微

亦作“ 大微 ”。1.古代星官名。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大角之西,轩辕之东。诸星以五帝座为中心,作屏藩状。《楚辞·远游》:“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大微之所居。” 王逸 注:“博访天庭在何处也。大,一作太。”《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古以为天庭。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二:“步虚仙子脱尘鞿,身驾春风上太微。”

(2).用指朝廷或帝皇之居。 宋 沉遘 《谢两府三启》:“抱槧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翼轸

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古为 楚 之分野。《史记·天官书》:“翼軫, 荆州 。” 晋 左思 《吴都赋》:“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星分翼軫,地接 衡 庐 。” 明 张居正 《宫殿纪》:“昔我 献皇帝 ,天锡名都,受兹赤社,应翼軫以建基,奠维垣之丕业。”

纬经

犹经纬。纵横交错。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岸树共纷披,渚牙相纬经。”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诔说·倒用字》:“诗中倒用字独 昌黎 为多……《苦寒》云‘调和进梅盐’,《东都游春》云‘渚牙相纬经’。”

上直

上班,当值。《晋书·王济传》:“ 和嶠 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 济 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 唐 王建 《赠田将军》诗:“自执金吾长上直,蓬莱宫里夜巡更。”《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钱 原许妾供养,妾亦怕他翻悔,已拏了他上直朱红牌一面为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陈四 不过数日,即来从我辈游,何畏之有?昨上直土神祠,见城隍牒矣。”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老人星

(1).亦省称“ 老人 ”。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古人认为它象征长寿,故又名“寿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张守节 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史记·封禅书》“寿星祠” 唐 司马贞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频见老人星,万方休战争。”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老人南极至, 王母 上方回。” 清 钱谦益 《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一:“老人星下多芒翼,还是 陈 家旧聚星。”

(2).借指高寿老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是这一带的老人星,代表着人口昌旺与家道兴隆。”参见“ 老寿星 ”。

(3).指寿星图。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明时献君寿,不假老人星。”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斟一杯长寿酒,掛一幅老人星,来贺长生。”

潭府

(1).深渊。《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 李善 注:“曾,重也。 王逸 《楚辞》注曰:‘ 楚 人名渊曰潭府。’”

(2).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第四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 * 词话》第三六回:“学生们初会,不当深扰潭府。”《红楼梦》第三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

南溟

见“ 南冥 ”。

骚人墨客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泛指诗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芳馨

(1).犹芳香。也借指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廡门。”《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有顷进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八:“今日閒愁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2).喻美好的名声。 清 张大受 《慕庐先生还朝》诗:“出处古来云变化,芳馨谁播史书中。”

(3).指祭品。言其气味芳香。 宋 朱熹 《卧龙庵武侯祠》诗:“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宋史·乐志九》:“时思致享,肃荐芳馨。”

丹砂

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金翡翠

(1).金色的翡翠鸟。 前蜀 韦庄 《归国遥》词:“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

(2).有翡翠鸟图样的帷帐或罗罩。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金翡翠,以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之帷帐……或曰金翡翠指有翡翠鸟图样之罗罩,眠时用以罩在烛臺上掩暗烛光。”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3).首饰名。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慵整落釵金翡翠,象梳敧鬢月生云。”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日中

日头正当午;中午

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水浒传》

百贾

各种行业的商人。《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餽,百贾畏之。” 三国 魏 曹丕 《平準诏》:“百贾偷利,喜贱其物。” 宋 苏轼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诗:“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雷霆

(1) 疾雷

响振雷霆动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声威极大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

旗亭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宋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 郁达夫 《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王宫

(1) 国王居住的宫殿;宫廷

(2) 古时祭日神的祭坛

细腰

亦作“ 细要 ”。1.纤细的腰身。《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士细要,故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 楚王 宫内无不推其细腰。”

(2).代指美女。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诗之三:“黄鶯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3).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何 文 ﹞暮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长丈餘,高冠黄衣,升堂呼曰:‘细腰!’细腰应诺。及将曙, 文 乃下堂中,如法呼之,问曰:‘……汝復为谁?’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后即以细腰称杵。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4).土蜂别名。《庄子·天运》:“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 成玄英 疏:“蜂取桑虫,视为己子。”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细腰无雌,蜂类也。”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鰥。”

(5).棺木合缝的木榫。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序:“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枰,两头大而中央小……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

娉婷

(1) 美人;佳人

春风永巷闲娉婷。——陈师道《放歌行》

(2) 姿态美好的样子

娉婷过我庐。——汉· 辛延年《羽林郎》

楚萍

见“ 楚江萍 ”。

独醒

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小朝廷

(1).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罗致人才之多。《旧唐书·郑从谠传》:“开幕之盛,冠於一时。时中朝瞻望者,目 太原 为‘小朝廷’,言名人之多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太原 名‘小朝廷’,盖以得客之多。”《宋史·忠义传六·陆秀夫》:“ 李庭芝 镇 淮南 ,闻其名,辟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 淮南 为第一,号小朝廷。”

(2).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气焰权势之盛。《宋史·佞倖传·朱勔》:“ 勔 復得志,声焰熏灼。衺人秽夫,候门奴事,自直祕阁至殿学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罢去,时谓东南小朝廷。”

(3).指偏安一隅的政权。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寧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君人

(1).为人之君;统治人民。《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

(2).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晦冥

昏暗;阴沉。《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 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唐 李白 《梁甫吟》:“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暴风急雨忽至,雷电随之,渐觉晦冥。”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 乾元 二年三月,两军战于 安阳河 北,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冥,咫尺不辨。”

大名

(1) 某人的正式名字

(2) 对方名字的敬称

(3) 显赫的名气

南斗

(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张守节 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 刘逵 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 清 袁枚 《新齐谐·飞星入南斗》:“君辈不知天文者,虽见飞星入南斗亦无害。” 郭沫若 《南海劳军》诗:“天际 雷池 谁敢越?酌将南斗寿京华。”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 猖狂,称兵 鄴邑 ,欲长戟而指北闕,强弩而围南斗。”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 五羊 ,要持节鉞指南斗。”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扶颠

扶持危局。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后汉书·祭祀志下》“语在《章纪》” 刘昭 注引《东观书》:“ 章帝 初即位,赐 东平王 苍 书曰:‘……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仕道固应惭 孔 孟 ,扶颠未可责 由 求 。” 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词》:“争射利以卖国,孰扶颠而救伤?”

不朽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