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顶至醴泉寺拜范祠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原文

清境难久留,申旦戒徒御。

引领睎前峰,抗策辞东路。

数武即岖嵚,危蹊少安步。

顾盻见百里,云日媚烟树。

凭高俯澄湖,风帆竞孤鹜。

晴旭移峰巅,明晦变已屡。

褰衣入空翠,溪流渺南注。

椮疏旷游眺,苍茫失昏曙。

东山清风来,西涧凉雨度。

澄潭益萧瑟,游鳞纷散聚。

前贤迹已远,山川缅犹故。

夙昔思古人,三叹读书处。

诗词问答

问:《由柳庵踰西山最高顶至醴泉寺拜范祠》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一

参考注释

久留

长久逗留;长期淹留

申旦

自夜达旦。犹通宵。《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 宏 在舫中讽其所作咏史诗…… 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谈论,申旦不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叩寓归寝,展转申旦。”

徒御

挽车、御马的人。《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毛 传:“徒,輦也。御,御马也。” 汉 张衡 《西京赋》:“徒御悦,士忘罢。” 唐 刘禹锡 《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低徊顾徒御,惨色悬双眉。”《元史·文宗纪二》:“徒御弗慎,屨爽节宣。”

引领

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设朝,士民皆喜;依圣治事,民皆引领。——《武王伐纣平话》

抗策

谓扬鞭驱马。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揽騑轡以抗策,悵盘桓而不能去。” 唐 储光羲 《终南幽居》诗:“抗策还 南山 ,水木自相亲。”

东路

(1).犹东方,东部地区。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命僕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那些嘍囉听得是东路声音,便问道:‘你是那里人?’ 陈大郎 战兢兢道:‘小人是 苏州 人。’”

(2).通往东方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汎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岖嵚

(1).形容山势峻险。 王闿运 《巫山天岫峰诗序》:“前后相对,嶇嶔参差。”

(2).谓道路险阻不平。 唐 孟郊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诗:“归人忆平坦,别路多嶇嶔。”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 悬瓠 城南陂水深,春泥满眼路嶇嶔。”

安步

缓步徐行。《史记·淮阴侯列传》:“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马之安步。” 宋 苏轼 《乞赐度牒修庙宇状》:“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廡,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慄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宝象黄金络,白马紫丝繮。橐橐安步靴,林林耸肩鎗。”参见“ 安步当车 ”。

顾盻

(1).环视;左顾右盼。多形容自得。 宋 司马光 《观试骑射》诗:“扬鞭秋云高,顾盻有餘鋭。” 明 方孝孺 《益斋记》:“ 元直 长身昂然,顾盻峭耸。”

(2).眷慕相视。《元朝秘史》卷二:“你两个年小的常相顾盻,明后休相弃。”

(3).回头看望。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珍惜频顾盻,不闻儿女啼。”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云日

(1).云和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2).有时偏指日光。 唐 裴迪 《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

(3).偏指太阳。 宋 苏轼 《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4).时光。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5).借指高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赵幼文 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 晋 傅玄 《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深谷隐於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於云日。” 宋 利登 《水调歌头》词:“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

(6).对封建帝王的美称。《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表 权 曰:‘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云日,如蒙恩宥,实生之幸。”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谢除兖海观察使表》:“忽拥隼旟,竟辞龙闕。犹赖云日未远,关城不遥。”

(7).鸩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风帆

亦作“ 风颿 ”。 1.船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

(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 铜陵 又一山,风颿千尺鲸波间。” 艾芜 《海岛上》:“屋外一望无际的淡蓝色海面和几只茶褐色风帆,便像壁间的大画幅一样,明静而清新地摆在我的眼前。”

孤鹜

孤单的野鸭。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旧游何处,落霞空映孤鶩。” 元 钱惟善 《南江夕照》诗:“孤鶩倒飞天上下,长虹高卧水中央。”

晴旭

阳光。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连日天暖,恐致雨,午间风转东北,天气觉寒,仍见晴旭。” 陈去病 《访安如》诗:“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峰巅

顶峰。

明晦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空翠

(1).指绿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溪流

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疏旷

亦作“疎旷”。亦作“踈旷”。1.豪放;豁达。 唐 岑参 《郡斋闲坐》诗:“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羈束!”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黄鵠叫,白鸥眠,谁似儂家疎旷。”《宋史·徐禧传》:“ 禧 疎旷有胆略,好谈兵。”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庆桂 诗:“我性本疎旷,山水思静便。”

(2).远离;远隔。 唐 刘长卿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诗:“ 季鹰 久疏旷, 叔度 早畴昔。” 明 沉采 《千金记·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疎旷?怎不把父母思量?”

(3).孤单寂寞。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4).空阔,广大;宽宏。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愿迴疏旷之慈,俯鉴虔祈之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长安 崇贤里 ,夏夜乘凉于庭际踈旷,月色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游眺

(1).犹游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 唐太史 济武 ,适 日照 会 安氏 葬,道经雹神 李左车 祠,入游眺。”

(2).指纵目远望。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进而为士,为官,治事,为学,皆以终日无定时之游眺,无復日之止息,体昏气索,神明役役。”

犹游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四年》:“ 魏 平恩文宣王 崔光 疾篤, 魏 主亲抚视之,拜其子 励 为 齐州 刺史,为之撤乐,罢游眺。” 明 梅孝己 《洒雪堂·魏生假寓》:“ 钱塘 此行来看潮,客意自风骚,把行程当游眺,春光更好。” 明 袁宗道 《致陶编修石篑书》:“游眺甫毕,入门偃卧,少休脚力。”

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昏曙

昏晓,早晚。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游鳞

(1).游鱼。 晋 潘岳 《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元 廼贤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诗:“天空夕阴敛,川迴游鳞跃。” 郭沫若 《女神·登临》:“哦,死水一池!几匹游鳞,喁喁地向我私语。”

(2).指龙。《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 李善 注:“游鳞,龙也。”

指游鱼。 晋 左思 《吴都赋》:“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鳞。” 唐 方干 《陪胡中丞泛湖》诗:“綺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清 吴嘉洤 《行感》诗之四:“官吏潜踪同伏鼠,商民逐货似游鳞。”

散聚

离散与集聚。《史记·太史公自序》:“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夙昔

(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思古

怀古。 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汉 班固 《咏史》:“上书诣闕下,思古歌《鸡鸣》。”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