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日暮原文

日暮遥山敛翠微,幔城灯火彻宵辉。

马嘶平野闻呼聚,人指高竿觅路归。

行漏明分甲乙夜,封章独敕万千几。

时巡到处关民瘼,岂为嬉游骋六飞。

诗词问答

问:日暮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日暮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日暮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

参考注释

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幔城

张帷幔围绕如城,故称“幔城”。 南朝 梁 庾肩吾 《应令》诗:“别筵开帐殿,离舟卷幔城。” 唐 顾况 《杂曲歌辞·乐府》:“细草承雕輦,繁花入幔城。”《宋史·王吉甫传》:“南郊起幔城,役卒急於毕事。”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彻宵

通宵。 唐 李峤 《钟》诗:“ 平陵 通曙响, 长乐 彻宵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然十数人彻宵谈讌,犹是常也。” 邹韬奋 《经历》五九:“我便在晚饭后亲自捧着这个时间表到印刷工场里去‘坐镇’,彻宵不睡地看着他们做。”

马嘶

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

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旷的地区

(2) 广大开阔的土地

高竿

一种杂技的名称。人攀上竖立的长竿上做惊险动作,亦用以称此种杂技所用的长竿。《镜花缘》第八四回:“戏具:高竿,呼卢。”

行漏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明分

(1).明确积分。《商君书·修权》:“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荀子·富国》:“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羣矣。”《尸子·发蒙》:“正名以御之,则 尧 舜 之智必尽矣;明分以示之,则 桀 紂 之暴必止矣。”

(2).明确的本分。《后汉书·列女传·庞育母》:“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

显然;分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它明分欺负下官!”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封章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万千

(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时巡

指帝王按时巡狩。《书·周官》:“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 孔颖达 疏:“ 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时巡行,故曰时巡。” 唐 储光羲 《秋庭贻马九》诗:“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民瘼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游骋

驰马出游。 晋 潘岳 《秋兴赋》:“仰羣儁之逸轨,攀云汉以游骋。” 唐 罗隐 《谗书·序陆生东游》:“余穷弃 长安 中二三年,时时於游骋间面人,未尝决胸臆事,直自谓是非颠倒,不復得见其人。”

游览驰骋。 晋 潘岳 《秋兴赋》:“仰群儁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既中天而升降,亦攀云而游骋。” 后蜀 阎选 《再生记·刘氏子妻》:“再游 楚 乡,与旧友相遇甚欢,常恣游骋。”

六飞

(1).亦作“ 六騑 ”、“ 六蜚 ”。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飞”。后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六飞同尘,五让高世。”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五:“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自六蜚驻驆,日益繁盛,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

(2).喻帝位或皇权。《魏书·前废帝纪》:“否泰沿时,殷忧啟圣,故六飞在御,三石兴符。” 唐 欧阳询 《宗圣观记》:“迨 隋 德将季,政教陵迟。六飞失驭,四维圮絶。”

(3).“六月飞霜”之省。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料难瞑目烽烟外,定有羈魂逐六飞。”

(4).指飞雪。 清 褚人穫 《雪狮子》诗:“雪积广庭中,物成体自充。岂知百兽长,亦藉六飞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