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泰陵启跸之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恭谒泰陵启跸之作原文

命师奠西极,有事告二陵。

我东曰归时,我心西悲生。

耕耤并问安,月吏对明廷。

诸务既备举,启跸发前旌。

一心忆冠剑,二十易霜星。

三宿不为遥,觉如万里程。

诗词问答

问:恭谒泰陵启跸之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恭谒泰陵启跸之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六

参考注释

西极

(1).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於西极。”《汉书·礼乐志》:“天马徠,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2).指 长安 以西的疆域。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唐 杜甫 《往在》诗:“安得自西极,申命空 山 东。” 仇兆鳌 注:“西极,指京师之西,与 山 东相对。或指 吐鲁蕃 者,非。”

(3). 汉 代 乌孙国 所产之良马。《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有事

(1) 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二陵

即二 崤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 人御师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辟风雨也。” 杨伯峻 注:“二陵者, 东崤山 与 西崤山 也。” 唐 刘长卿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

耕耤

见“ 耕藉 ”。

问安

向尊长询问安好

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诸务

(1).指各种家产。《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你诸务的没了,单只这两间房,驴粪球儿且外面光着。”

(2).各种事务。 梁启超 《变法通议》:“然立学诸务,责在有司。”

备举

(1).具备并实行。《礼记·乐记》:“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孔颖达 疏:“能备具举行仁义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 * 也。”

(2).详细列举。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况使司税额,悉以正名,幸当职司,敢不备举。” 谢觉哉 《艰险拿来足踩平》:“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备举的事业,都有较切实和详细的规定。”

(3).谓兼容并包。 明 王廷相 《<何大复先生集>》序:“遐追 周 汉 ,俯视 六朝 ,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前旌

(1).帝王官吏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行漏抱刻,前旌载鳶。”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敏树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军,前线。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喻》:“不敢 淮南 卧,来趋 汉 将营。受辞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冠剑

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 宋 司马光 《楚宫行》:“满朝冠剑东方明,宫门未启君朝醒。”

三宿

(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参见“ 三宿恋 ”。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