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允升留别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答周允升留别原文

客居江之南,未识衡岳大。
长于想象中,便作登临外。
南游怅不已,病目恍增快。
要穷山水原,靡问仙灵态。
镌鑱雅未能,造物底不贷。
欣逢人中龙,一扫胸次隘。
偕为青云期,岂顾白眼怪。
多闻与多识,几别复几会。
籓篱我妄窥,根柢君有在。
自惭非孟嘉,直恐误郭泰。
蕙兰被余薰,珠玉觉非对。
兹方赋归来,与乃别所爱。
于今未深悲,后日当重慨。
江流固滔滔,山木亦旆旆。
烟霞既有疾,风月岂无债。
相与咏和平,无庸发噍杀。

诗词问答

问:答周允升留别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答周允升留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客居

在外地居住;旅居

客居成都十年

长于

善于 ;擅长

他长于音乐

想象

见“ 想像 ”。

(1).缅怀;回忆。2.犹设想。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已

不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病目

(1).眼睛患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目者。”《旧唐书·杜从郁传》:“子 牧 顗 ,俱登进士第。 顗 后病目而卒。”

(2).患病的眼睛。 宋 欧阳修 《学书》诗:“病目固已昏,墨不分浓淡。”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诗:“忽逢絶艷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穷山

(1).深山。《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2).荒山。参见“ 穷山恶水 ”。

仙灵

神仙。 晋 左思 《吴都赋》:“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 大云山 ﹞此去可百里,仙灵之所居也。”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不贷

(1).不施与。《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郭象 注:“不贷者,不损己以为物也。”

(2).不饶恕;不宽免。《南史·陆杲传》:“领军将军 张稷 是 杲 从舅, 杲 尝以公事弹 稷 。 稷 因侍宴诉帝曰:‘ 陆杲 是臣亲通,小事弹臣不贷。’帝曰:‘ 杲 职司其事,卿何得为嫌。’” 元 段成己 《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归》词:“岁月不贷闲人,君颜非少,我髮白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康熙 三藩之叛,举行军法,亲贵不贷,而 吴 、 耿 之僭伪平。”

不忒,不得差错。贷,通“ 忒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按,《吕氏春秋·孟春》作“不忒”。

人中龙

誉人之词。 晋 宋纤 隐居不仕,太守 马岌 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宋 苏轼 《孔北海赞》:“ 文举 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胸次

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岂顾

犹何必。《大戴礼记·礼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正,坚如金石;行此之信,顺如四时。处此之功,无私如天地尔,岂顾不用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论》:“然 张耳 、 陈餘 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

白眼

朝上或朝两边看时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轻蔑或厌恶

遭人白眼

多闻

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多识

亦作“ 多志 ”。博学广记。《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礼记·缁衣》:“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孙希旦 集解:“多志,多见而识之也。”《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汉书·叙传下》:“寓言淫丽,託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新唐书·褚遂良传》:“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 遂良 所谓多识君子哉!”

几会

机会。《新唐书·陆贽传》:“此焉几会,不容差跌。” 宋 刘过 《六州歌头》词:“失一时几会,嗟左袵吾民,痛 岳 家军。孰扶倾。”

籓篱

(1).以竹木编成篱笆,作为房舍外蔽。引申为防卫。《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移兵 两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今穷兵深入,已彻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 清 戴名世 《刘陂千诗序》:“为之峻其墙垣,固其籓篱。彷彿形皃之万一。”

(2).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 清 侯方域 《与陈定生论诗书》:“僕虽不能窥作者籓篱,试自以其意妄为足下道之。”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籓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一本作“ 藩篱 ”。

根柢

(1).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 苏轼 《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 陆游 《寄题方伯謩远庵》诗:“ 方侯 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植根。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蕙兰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余薰

犹馀香。 宋 苏轼 《和张昌言喜雨》:“梦觉酒醒闻好句,帐空簟冷发餘薰。”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觉非

感觉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叹人事遭遇。语出 晋 陶潜 《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唐 刘商 《春日卧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赋归来

见“ 赋归去 ”。

别所

正宅以外的宅邸。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序:“ 梓州 城池亭者,长史 张公 听讼之别所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张不疑》:“ 卢氏 素奉道,常日亦多在别所求静。”

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后日

日后,今后

后日当甚贫。——清· 林觉民《与妻书》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旆旆

亦作“斾旆”。1.下垂貌。《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毛 传:“旆旆,旒垂貌。”一说,飞扬貌。 朱熹 集传:“斾斾,飞扬之貌。”

(2).茂盛貌。《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毛 传:“旆旆然长也。” 孔颖达 疏:“其斾斾、穟穟、幪幪,皆言生长茂盛之貌。” 宋 文天祥 《献州道中》诗:“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斾斾。”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七:“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斾斾。”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和平

(1)

(2) 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

采取和平战略

(3) 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

和平的环境

(4) 没有战争的

和平的方法

(5) 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

药性和平

无庸

毋庸;无须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噍杀

声音急促,不舒缓。《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孔颖达 疏:“噍杀,谓乐声噍蹙杀小。”《史记·乐书》作“焦衰”, 张守节 正义:“其乐音噍戚、杀急,不舒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右司諫、直集贤院 韩琦 言:‘乐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乐之情感於物,则噍杀嘽缓之声随而应之,其器之然也。’”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词人久放《防露》作,音虽噍杀终难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