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首·其十

作者: 李云龙朝代: 明代

咏怀十首·其十原文

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

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

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

诗词问答

问:咏怀十首·其十的作者是谁?答:李云龙
问:咏怀十首·其十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云龙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云龙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萧韵

参考注释

罗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月中

每月的中间几天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遗殿

指古代留下的宫殿。 唐 李商隐 《蜨》诗:“ 西子 寻遗殿, 昭君 觅故村。” 清 顾炎武 《谒周公庙》诗:“岿然遗殿在,不与 汉 侯同。”

秋烟

(1).秋日的烟霭。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秋烟凝縹帙,晓色上璇题。” 唐 李绅 《宿扬州水馆》诗:“轻檝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区区电禀,徒为恶障狂浪所销磨,百数十日间,孤诚热血,悉化秋烟。”

黄龙

(1).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秦昭襄王 时有一 * ,常从羣虎数游 秦 、 蜀 、 巴 、 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 ,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4).星座名。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6).舰船名。《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长枪。 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龙城 。 唐 沉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 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9).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 。 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宋史·岳飞传》:“ 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 ,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 ,未饮 黄龙 一杯酒。”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

(10). 端溪 砚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 ,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11).借指 黄河 。 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 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12).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文汇报》1983.12.6:“ 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顾望

(1).还视,巡视。《礼记·曲礼下》:“侍於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2).观看。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观望无所见,惟覩松柏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清》:“因至堂北,见北户斜掩,偶出顾望,下为 青州 ,宛然在目。” 清 唐甄 《潜书·法王》:“如旅夜行,目无所见,不辨东西;鸡再号,顾望一方,微有爽色,而知日之出於是也。”

(3).犹豫观望。《后汉书·申屠刚传》:“羣众疑惑,人怀顾望。”《新唐书·来瑱传》:“初, 仲昇 被围,而 江陵 吕諲 病, 瑱 顾望不即救,及师出, 仲昇 已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阁下若更畏缩循默,顾望而不为,则不唯国计渐隳,亦恐祸患及身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及议, 夏太监 坚言不可,众顾望不言,乃已。”

(4).指顾虑,畏忌。《梁书·刘潜传》:“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北齐书·司马世云传》:“时 世云 母弟在 鄴 ,便倾心附 景 ( 侯景 ),无復顾望。” 清 薛福成 《赠资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壮节邹公行状》:“嫌疑祸福,无少顾望,临危蹈艰,累奋奇绩。”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仙侣

(1).仙人之辈。 明 文徵明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诗之三:“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庐山诗·寻真观》:“ 五老 云壑间,髣髴有仙侣。”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遗荣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 * ,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浮艳

见“ 浮艳 ”。

亦作“ 浮艷 ”。1.表露于外的才华。 三国 魏 曹操 《宣示孔融罪状令》:“太中大夫 孔融 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虚名,少於核实,见 融 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誑诈,不復察其乱俗也。”

(2).指文辞华而不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 祥符 中,尝下詔禁文体浮艳。” 金 王若虚 《文辨》:“然此自富贵者之常,存之何害;但病太多,且过于浮艷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上官仪 诗多浮艷,以忠获罪。” 徐懋庸 《鸡肋》一:“他们的文章虽好,也只是些浮艳之词。”

(3).指华美艳丽之色。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明 刘基 《虞美人》词:“岂知浮艳难长久,看见花枝瘦。”

不终朝

不到一个早晨。形容时间短暂。《老子》:“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终朝破 赵 二十万众,诛 成安君 。”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奄冉零落销。”

何道

(1).什么方法。《楚辞·天问》:“覆舟 斟寻 ,何道取之?” 闻一多 疏证:“言 少康 灭 斟寻氏 ,奄若覆舟,独以何道取之乎?”

(2).什么缘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

鞍马

(1) 泛指马和马具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 指人骑的马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骑马的人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一种体育器材,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可以调整高度,用来做体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