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

作者: 释原妙朝代: 宋代

颂古三十一首原文

泥佛不度水,毗岚风忽起。
大地黑漫漫,衲僧争敢视。
金佛不度炉,铁裹夜明珠。
一槌俱粉碎,清光何处无。
木佛不度火,掣开金殿锁。
内外绝遮栏,时人犹懡㦬。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三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原妙
问:颂古三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原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原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泥佛

泥塑的佛像。《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説,就让是箇泥佛儿罢,可能听了不动气?”

不度

不合法度;不遵礼度。《左传·隐公元年》:“今 京 不度,非制也。” 杜预 注:“不合法度,非先王制。”《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 颜师古 注:“不度,不遵礼度也。”

不估计。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日教坊词教坊致语》:“知舆情之愿颂,顾盛德之难形,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毗岚

梵语Vairambhaka的译音。意为迅猛的风,狂风。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毗嵐……或作毗蓝婆,或作鞞嵐,或云吠蓝,或作随蓝,或言旋蓝,皆是梵之楚夏耳,此译云迅猛风也。”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宴序》:“龙汉之火,不将为萤爝乎?金藏之水,不将为涓滴乎?毗嵐之风,不将为调刁乎?”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神牛罢吼灵狮睡,毘嵐扑地声何厉。”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黑漫漫

形容漆黑一片,没有边际。《水浒传》第十九回:“黑漫漫堆起乌云,昏邓邓催来急雨。” 明 刘兑 《娇红记》:“黑漫漫望断行云路远。”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是他把 匈奴 从黑漫漫的天灾人祸的风波里,逐渐引进了一个平安的港口。”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争敢

怎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麄行阿师,争敢輒无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怎禁他诸贼党着弓箭射,争敢停时霎?”

夜明珠

指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宝珠

粉碎

(1) 碎成粉末

碗摔得粉碎

(2) 使失败;完全打碎;使崩溃

粉碎所有的阴谋

(3) 撞成碎片

一个雕像掉在石板上被砸得粉碎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木佛

木雕的佛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丹霞 御寒,则烧木佛; 德山 説法,则撤塑像。”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之二:“随营木佛贱於柴,大乐编鐘满市排。”

金殿

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金殿玉楼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遮栏

见“ 遮拦 ”。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