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检详出歙研求诗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方检详出歙研求诗原文

黟歙与端璞,争雄称权奇。
马肝乃正色,龙尾终视仪。
霜毫瀹紫玉,松烟生华滋。
都付文学老,看诵浯溪时。

诗词问答

问:方检详出歙研求诗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方检详出歙研求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争雄

争夺优势或优胜

争雄竞秀

权奇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汉书·礼乐志》:“ 太一 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 王先谦 补注:“权奇者,奇譎非常之意。”《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雄志倜儻,精权奇兮。” 张铣 注:“权奇,善行貌。” 唐 高适 《画马篇》:“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陈虬 《救时要议》:“盖繁文縟节,非所以待权奇任大之器。”

马肝

(1).马的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史记·封禅书》:“ 文成 食马肝死耳。” 司马贞 索隐:“《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 * 。”《汉书·儒林传·辕固》:“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 汤武 受命,不为愚。” 颜师古 注:“马肝有毒,食之憙 * ,幸得无食。言 汤武 为杀,是背经义,故以为喻也。”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之一:“马肝原识味,牛鼎未忘香。”

(2).马肝石,可以作砚。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一:“谿石琢马肝,剡藤开玉板。” 赵次公 注:“ 端州 深溪 之石,其色紫如马肝者为上。”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凤咮马肝,和那鸜鵒眼,无非奇巧;兔毫麜尾,和那犀象管,分外精神。”

正色

(1) 又称“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

(2) 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

(3) 严肃的神色

正色痛斥

正色厉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龙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霜毫

(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紫玉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干宝 《搜神记》载: 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4).紫竹的别名。 南唐 陈陶 《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松烟

亦作“ 松烟 ”。1.松木燃烧后所凝之黑灰,是制松烟墨的原料。 晋 卫铄 《笔阵图》:“其墨取 庐山 之松烟、 代郡 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至 唐 末…… 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烟。” 宛敏灏 《黄山纪游》:“制墨要配合牛皮胶和冰片等香料,但最主要的成分是松烟制成的墨灰。”

(2).指墨。 唐 安鸿渐 《题杨少卿书后》诗:“ 端溪 石砚 宣城 管, 王屋 松烟紫兔毫。” 宋 黄庭坚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往逢醉许在 长安 ,蛮溪大砚磨松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寳都拈住,谩把松烟试。”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儿好墨成癖,知之者多所持赠,师 曹文孺 大令,并赐以诗云:报与松烟三十笏,蘸毫凭学 卫夫人 。”

(3).指松林中的烟云。 唐 白居易 《长安闲居》诗:“风竹松烟昼掩关,意中长似在深山。” 唐 许浑 《僧院影堂》诗:“日暮松烟空漠漠,秋风吹破妙莲华。”

见“ 松烟 ”。

生华

开花。《易·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法苑珠林》卷八一:“譬如树生华转成果。”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唇》:“盖闻菡萏生华,无烦的絳。”

变得浮薄。 唐 柳宗元 《佩韦赋》:“雕大素而生华兮,汩末流以丧真。”旧注:“华,犹薄也。”

文学

(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浯溪

(1).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阳县 西南。 唐 诗人 元结 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 峿台 ,亭曰 吾亭 ,与 浯溪 并称“三吾”。 唐 元结 《浯溪铭》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自命曰 浯溪 。”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生平只説 浯溪 ,斜阳唤我归船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 浯溪 之士游於吾门者十餘人,皆怀文抱质,有 邹 鲁 儒学之风。”

(2).借指形胜之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词:“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