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作者: 元好问朝代: 金代

南乡子原文

迟日惠风柔。
桃李成蹊绿渐稠。
把酒尊前逢盛旦,凝眸。
十里松湖瑞气浮。
功业古难侔。
宜在凌烟更上头。
彩色□闲浮喜气,风流。
千岁三公

诗词问答

问:南乡子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南乡子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南乡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迟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待后几天;过几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作符诵咒,迟日全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媪輒醉饱,嘱女:‘善侍夫子,无念老身,迟日当来餪也。’出门径去。”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容迟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几本书可否借我一读?迟日我再送来。”

惠风

柔和的风,比喻仁爱

惠风和畅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父老樵渔知有社,将军桃李自成蹊。” 金 元好问 《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緑渐稠。”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盛旦

犹佳日。 宋 陆游 《贺莆阳陈右相启》:“固尝端拜於遗风,岂意亲逢於盛旦。”

凝眸

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凌烟

亦作“ 凌烟 ”。 1.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 凌烟阁 的省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淩煙:凌烟阁 的省称。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 云臺 、 凌烟 之目,夸其得意。” 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 凌烟 。”

上头

旧指女子出嫁时将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这种习俗称为上头,又叫及笄

彩色

多种颜色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彩色电视

彩色胶片

喜气

高兴的神色或气氛

满脸喜气洋洋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