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宇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秋宇原文

秋宇本寥廓,塞旻益旷閒。

云敛蔚蓝迥,清光皓日悬。

崇邱欲倚杵,高处不胜寒。

遐睎一骋怀,偨池俯众巅。

案衍舞波涛,浏莅非丝弦。

可会不可著,无色声界天。

诗词问答

问:秋宇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秋宇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参考注释

寥廓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 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 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蔚蓝

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蔚蓝的天空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皓日

明亮的太阳。亦比喻君主。《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站上》诗:“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倚杵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国维 《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遐睎

远望。 唐 韩愈 《南山诗》:“苍黄忘遐睎,所瞩纔左右。”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奇虑恣迴转,遐睎纵逢迎。”

骋怀

让情怀尽情展开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误,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偨池

亦作“ 偨傂 ”。参差不齐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旋还乎后宫。” 郭璞 注引张揖曰:“偨池,参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柴池”。

案衍

(1).形容乐声低平绵延。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文选·嵇康<琴赋>》:“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案,平;衍,长也。”《文选·潘岳<笙赋>》:“或案衍夷靡,或竦勇剽急。” 吕延济 注:“案,下;衍,长也。”

(2).地势低洼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南则平原广泽,登降阤靡,案衍坛曼,缘以 大江 ,限以 巫山 。”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案衍,窳下。”

波涛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浏莅

象声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条扶於,落英幡纚,纷容萧蔘,旖旎从风,瀏莅芔吸,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 司马贞 索隐:“刘莅芔歙。 郭璞 云:‘皆林木鼓动之声。’”一说,同“ 流丽 ”。

丝弦

(1)

(2) 用丝捻制而成的弦

(3) 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无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声无色。——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界天

接天。极言其高。 唐 杜甫 《怀锦水居止》诗之二:“ 雪岭 界天白, 锦城 曛日黄。” 宋 范成大 《乾道己丑再过钓台后五年癸巳元旦复过之》诗之三:“界天山雪浄黄埃,溪上扁舟夜泛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