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十首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山居十首原文

萍梗才餬口,爬沙亦畏涂。
悠然三径地,有此合金躯。
乘兴聊吟笔,无弦且槁梧。
幽居喜客醉,未遣秫田芜。

诗词问答

问:山居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山居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萍梗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餬口

谓寄食;勉强维持生活。《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杜预 注:“餬,鬻也。” 孔颖达 疏:“《説文》云:‘餬,寄食也。’以此传言餬口四方,故以寄食言之……《释言》云:‘餬,饘也。’则餬是饘、鬻别名。今人以薄鬻涂物谓之餬纸、餬帛,则餬者以鬻食口之名,故云餬其口也。”《庄子·人间世》:“挫鍼治繲,足以餬口。” 成玄英 疏:“餬,饲也。庸役身力以饲养其口命也。”《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得罪於监司,被诬赃罪,废为庶人,家贫无以餬口。本寺住持是臣母舅,权充行者,觅些粥食,以延微命。” 巴金 《家》七:“中学毕业以后,他无力升学,只得找了一个小事餬口:教 王 家两个孩子的英文和算学。”

爬沙

(1).在沙土地上爬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爬,一作“杷”、“把”。 元 张宪 《听雪斋》诗:“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 清 查慎行 《鲎鱼》诗:“爬沙苦无力,安用十二足?”

(2).指缓慢爬行。 宋 岳珂 《桯史·鳖渡桥》:“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篠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得一渡。”

畏涂

亦作“ 畏途 ”。1.艰险可怕的道路。《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成玄英 疏:“涂,道路也。夫路有劫贼,险难可畏。”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巖不可攀。” 金 蔡松年 《淮南道中》诗之一:“畏涂泥三尺,车马真鸡栖。” 清 金农 《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

(2).指危险可怕的地方。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三:“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清 袁枚 《新齐谐·黑眚畏盐》:“ 殷家村 在城外,多古壙,旧传壙中有怪物……里人相戒,视为畏途。”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 上海 到处都是商人气……住得真不舒服,但 北京 也是畏途。”

(3).犹苦差。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能以草木之生死为生死,始可与言灌园之乐,不则一灌再灌之后,无不畏途视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因此上,自己一中进士就把这知县看作了一个畏途。” 孙中山 《知难行易》:“﹝ 中国 人﹞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密切混合和结合所构成的物质,通常熔合在一起,融熔时能互相溶解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吟笔

写诗的笔;诗人的笔。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春禽时弄吭,清景付吟笔。” 宋 陈与义 《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尚餘烟月债,驱使入吟笔。” 元 赵善庆 《忆王孙·述忆》曲:“吟笔未成 贾谊 策,鬢毛衰。”

槁梧

(1).《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据琴而睡也。” 成玄英 疏:“夹膝几也。”后人诗文中或以指几,或以指琴。 宋 王安石 《示公佐》诗:“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望虽小陋,顾亦留独弦於槁梧,仰孤星於秋昊也。”

(2).引申指知音。 陈三立 《园夜和答姚叔节陶宾南》:“噤吟已了 秦 庭客,《橘颂》终伤 楚 些魂,莫面云山篤行李,鸿濛原有槁梧存。”

(3).枯老的梧桐树。 宋 叶适 《祭中洲处士李公文》:“ 蘄春 山城, 中洲 水宅,槁梧其阴,钓石不泐。”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秫田

种稙黏粟之田。 宋 方岳 《次韵田园居》:“带郭林塘儘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元 方澜 《渊明》诗:“尚不归莲社,谁能爱秫田?” 明 高启 《题朱 * 荆南旧业图》诗:“秫田半顷连芋区,茅屋三间倚萝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