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四首

作者: 释法泰朝代: 宋代

颂古四十四首原文

堂堂妙相真难比,历历梵音犹更奇。
可怜逐句寻言者,蹉过长沙觌面机。
知不知,黄鹤楼崔颢题诗。

诗词问答

问:颂古四十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法泰
问:颂古四十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法泰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法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妙相

(1).佛教语。庄严的相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儼如常住,妙相长存。” 清 吴伟业 《寿继起和尚》诗:“不羡紫衣夸妙相,惟凭白足徧四方。”

(2).美丽的景象。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之四:“山色水光呈妙相,鸟啼猿啸露圆音。”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梵音

(1).梵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讚则号为梵音。”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诗:“古壁栖金象,花宫出梵音。”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捐姬》:“听松风梵音,偶来萧寺,看他疏写千张纸。” 李涵秋 《广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们点齐香烛,请大家拜佛。霎时鐃鈸叮当,梵音高唱。”

(2).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亦指佛、菩萨的音声。《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徧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3).犹梵语。亦泛指 印度 的语言。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夫 毗沙门 ,梵音, 唐 言多闻也。”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 唐 音梵音相杂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华音论读,必以一音为一读;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太戈尔来华的我见》:“我虽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见过他《从印度带去的使命》。”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逐句

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我的译《苦闷的象征》,也和现在一样,是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的。”

言者

指谏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 仁宗 以微物赐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 宋 岳珂 《桯史·鸿庆铭墓》:“余在故府时,有同朝士为某人作行状,言者摘其事,以为士大夫之不忍为,即日罢去。”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及言者纷起,司马罢去,詔君就司寇狱;时君已病閲数月矣!”

过长

过分拖延或冗长

这篇文章写得过长,至少要压缩三分之一

时间过长

觌面

(1) 看见

纵让烛觌面,也不伤他。——《镜花缘》

(2) 见面;当面

西门庆与 月娘尚气,彼此觌面,都不说话。—— 明· 笑笑生《 * 》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黄鹤楼

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崔颢

(?-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年间进士。曾任司勋员外郎。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变为慷慨豪放。尤以《黄鹤楼》为著名。有《崔颢集》。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